越早知道越好(原创 生猪价格逆势上涨,天价猪肉吃不起,官方再次出手!养殖户的错?)
原标题:生猪价格逆势上涨,天价猪肉吃不起,官方再次出手!养殖户的错?
生猪价格大涨,猪肉已成天价,你感觉到了吗?
我国是世界第一生猪生产大国,同样是第一进口大国,进口量占到全球的一半,每年消耗7亿头的生猪,人均半扇猪,可见猪肉在我国的肉制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百搭的品类。而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是因为猪肉好吃,还在于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老百姓能够吃得起。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猪肉价格不断起伏,便宜的时候低于白菜价,价高的时候冲破天际,忽高忽低的价格不仅对养殖户有害,对于消费者也是极为不利的。
根据10月19日的生猪价格来看,全国生猪均价上升至14元左右,大部分地区的生猪高于这个价格,这个价格是自202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价。自去年3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随着生猪产能的不断扩大而走跌,价格一度低到5元每斤左右,养殖户亏损惨重,可以说赔得很惨。
而现在价格突破14元,养殖进入盈利期,自繁自养每头生猪盈利能够达到800元以上,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值得庆祝的。
但是不得不说生猪价格的高涨导致猪肉价格的迅速攀升,“天价肉”又来了,根据农业农村部10月18日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4.97元/公斤,合成每斤17.5元,批发价格都是这个价了,菜市场多数都已经超过20元,排骨更是超过30元每斤。
官方对高价肉出手
目前来说猪肉消费还没有到旺季,生猪与猪肉价格却能“逆市”上涨,针对此官方开始出手压价,放在猪肉价格再次上涨。
根据发改委监测,10月10~14日,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
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并提示,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建议养殖场(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不盲目压栏惜售,不盲目开展二次育肥,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我们知道,生猪价格调控的手段主要靠储备肉来平衡,猪价过低进行收储,猪价过高进行投放,由于今年的生猪价格多次上行,现在已经是第六次投放猪肉。
天价猪肉谁之过?
目前猪肉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居民的钱袋子严重缩水,这就是肉贵伤民,但是反过来就是肉贱伤农,一年之内猪肉价格波动起伏如此之大,先是伤农再是伤民,到底是谁的错?养殖户该负责吗?
在以前这个问题很难想明白,但是自从规模养殖的占比越来越高以后就有些明白了。以前农村家家户户搞养殖的时候其实猪肉价格还是很平稳的,基本上是随着玉米的价格进行走动。而资本的进入,无限扩大的规模性养殖却让这种可以预见的周期性难以琢磨。
散养户规模从前几年占比70%跳水到了现在的30%,甚至有数据说已经在20%以下,也就是7亿头生猪市场中规模性养殖场独占了5.6亿头,这都是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瓜分了。牧原规划到2025年年出栏生猪2亿头;大北农也要在10年内打造2亿头生猪产业,打造5万个农场主。新希望六和、温氏等等一众大企都要进行产能扩充。
而这些资本带来的就是挤占散养户的生存空间,产业过于集中在少数利益团体手里就会造成生猪市场的不稳定性。就如现在的天价肉一样,目前的存栏量是供大于求的,当时为了持续高盈利,生猪大规模的进行压栏甚至是二次育肥,造成市场生猪供应减少,不得不提价收猪,猪肉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因而过度的依赖养殖规模化、大型化,对于市场来说是巨大的伤害,价格急剧上升或者急剧衰落的现象会时常出现,以前的三年“猪周期”甚至可能缩短到一年之内,甚至几个月就会有暴涨暴跌的出现,从而加快中小散养户的退出,最后造成的就是一家独大,乃至定义生猪市场价格,最后的买单者还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也只有加大扶持中小散户,让养殖的池子足够大,才能平缓价格,降低风险,而不是一味地鼓励规模化养殖,不然不仅是生猪产业就是生态也是难以消化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2965.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