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硬核推荐(西藏+川藏线318公路,一路包车看风光(西藏篇))

花白达人    2022-12-11    259

  作者:naruto3135

  继续我的疫情无法出游之倒叙写游记的第四篇,时间跳回到2020年9月底。这一趟是朋友叫去一起玩的西藏+川藏线318公路16天,时间有点长,因此把游记分割成两篇。我是先到的拉萨,然后跟了个小团去日喀则和珠峰保护区,最后包车沿着318公路到四川。因为这个路线不是我规划的,我对藏族文化也不太了解,所以仅从我的有限视角聊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以及大家可能关心的事项。

  高原反应严重吗?如何防备?

  拉萨部分

  我是直接坐飞机到拉萨的,之前看网上会有人建议说不要直接飞到拉萨,而是坐火车,这样随着海拔慢慢升高让身体渐渐适应。我的个人情况是,到拉萨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应,但当晚出现呼吸不太舒服的状态,一度没法躺下,只能坐在床上。没有特别难受,但是一夜未睡,第二天倒也能正常徒步观光,可能刚开始玩的状态多少有点兴奋。但是听说有高原反应的人是不少的,晚上时不时能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第二天晚上我就能正常入睡了,大概是身体自己适应好了。在拉萨走路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在爬布达拉宫的时候真的觉得好累。

  日喀则+珠穆朗玛峰保护区域

  这里海拔比拉萨高,我的症状主要是时不时头疼,但是在能忍受范围之内,没有其他症状。爬山的时候是真的很累,喘不上气,正常平时可能不费力气的距离,放到这就只能没走多久就停一停。跟的小团提供了小瓶氧气罐(我没用),到日喀则导游会带去可以租医用大瓶氧气罐的地方,¥600一罐,觉得自己需要就租一罐(我也没租)。

  如何防备

  我是纯靠自己身体适应,当然也要考虑到年纪和身体素质等因素。之前也在网上看到建议不要洗澡,我是每天正常洗澡的,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觉得做好保温措施,避免感冒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而出现的各类症状。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断,每个人情况不同,建议咨询医生。如果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建议立刻就医。也有看到网上不少人提到提前喝红景天,我个人是没有服用。有论文指出红景天对高山症无效,医学方面我的确不懂,在这里放个论文链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https://bmccomplementmedtherap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472-6882-13-298。

  复杂的转机

  如果看过我前面几篇倒叙游记,应该能看出我是个省钱的穷鬼😂。找了时间不错价格便宜的机票,所以需要经停西安和青海。凌晨一点多到西安,停留六小时到早上七点多再接着飞,到拉萨差不多是下午。这么折腾的转机价格是¥840,要么转一次但是价格两千多,我决定还是让自己遭罪😂。

  八廓街

  八廓街是个大致以大昭寺为中心辐射出去的一片街区,没有很大,步行可解决,这里基本也是游客聚集地。我一开始住在这里的一个民宿店,装修的风格非常藏族文化,但房间内部设施一般,且不适合晚上住,因为有老鼠😂。第一晚因为高原反应一夜没睡,眼睁睁的看着大大小小的老鼠从屋顶缝隙爬下来,到处乱窜。后来换了一间更高楼层的房间,凑合过了另一晚。这样的民宿,价格还不便宜,预定还很火爆,只能说我个人对民宿一般不感冒。

  大昭寺

  在拉萨找了个本地一日游的导游,主要是想在溜达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时候有点讲解。不过事实证明,因为完全零了解,导游讲了啥我现在基本没印象😂。导游是藏族人,普通话说的没有那么利索,有些字我也没听懂,且很多本地人也不咋会普通话。大昭寺内部不让拍照,当时去的时候里面人挤人,部分是游客部分部分是本地人。大昭寺外围会有信徒绕着大昭寺一圈圈走(称作转经)。

  布达拉宫

  我对游览布达拉宫时导游的介绍有点印象,我仅复述下我记得的内容,不保证正确😂。白色外墙房子是达赖喇嘛工作生活用,红色外墙房子是放金像等宝贝的。布达拉宫内部也不让拍照,房子里的过道楼梯都是木质结构,且很狭小,感觉里面很多金子做的人像看着都没那么贵了😂。整个布达拉宫基本就是用干草和粘土建起来的,看到的白色墙体其实是草做的。导游说也担心承重问题,里面一些东西已经移到别处去了。

  拉萨吃食

  羊卓雍错+珠穆朗玛峰保护区

  跟了个四日游小团,这种团很多,路线也差不多。除了景点,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一路的旱厕吧,很多年没见过了,有的很干净,有的很可怕😂。我手机的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一路都有信号,特别感谢在这里架设信号塔和修建公路的工人,真的太辛苦了。

  小结

  大老远省钱一点飞一趟拉萨真的不容易,转悠了五天异域文化,可惜原本确实没什么知识积累,只能说又看了些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在日喀则那片的时候,身体的确比较遭罪。最大的感慨大概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有物种存在,不得不惊叹生命力的顽强,且人类还在此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当然最感谢所有建设这里的人们,即便是海拔五千的地区,也依然有完善的公路和信号塔,考虑到我自己都不愿负重不想走路的状态,可以想象建设者们当年克服了多少困难。

  这段行程暂告一段落,下面就是联系包车沿着川藏线往四川走了,下一篇再聊。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3020.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