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一篇读懂(已有多人中招!“双十一”快递还没到,诈骗却先到了)

花白达人    2022-12-12    247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

不仅仅是网购“剁手党”的佳节,

也是网络电信诈骗分子的“狂欢节”。

“假客服”、“中奖免单” 等骗术层出不穷“,

海都君提醒,

大家在“买买买”的同时,

务必擦亮眼睛,

提高“防诈意识”!

“双十一”诈骗多发,不少网购买家“中枪”

案例一

注意!不可随意点击“抽奖链接”

11月2日,厦门的林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上浏览关注店铺的“每逢整点抢单”直播节目,一连看了几个小时,到少但林女士没抢折扣商品和优惠券。

这时,林女士注意到直播间里的一条留言——“我有多余的优惠券可以转赠,有意者添加微信号码。”

于是林女士赶紧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向林女士索要了支付宝账号,称自己一会儿就把优惠券发到林女士的账号上。

优惠券还没到账,林女士又收到了对方发来的额外“福利”,对方称自己除了有多余的优惠券以外,还在做化妆品生意,询问林女士是否有需要,并立即主动给她发了化妆品推销广告。

不仅如此,对方表示,自己也在做活动,买到一定额度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名额有限,并催促林女士尽快下单。

价格合算,又有抽奖活动。林女士很快选中了一瓶香水、一支口红和一盒粉饼,价格共计666元,并通过微信转账给了对方。

接着,林女士点击对方发来的一个链接参加了抽奖活动。她有6次抽奖机会,一开始不抱希望的林女士竟然“运气爆棚”,抽奖6次,6次中奖,抽到了手机4部、限量款包包2个!

对方表示,这些礼品可以折现,可当林女士等待对方返款的时候,却被告知需要缴纳一笔6666元的“税费”才能领到折现费。林女士想到那么“丰厚”的“奖品”正在向自己招手,便通过扫码支付了6666元。

谁知,当林女士转完钱后,微信马上被对方拉黑了。而所谓的“优惠券”和666元的化妆品根本没收到,更不用说4部手机和2个限量款包包的折现费了。

警方表示,林女士点击的所谓“抽奖”链接,很可能是骗子为了增加迷惑性事先制作的页面,为的是引诱林女士缴纳更多的钱款。

案例二

小心!不可轻信“客服”的转账指令

11月11日,福州居民林某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为京东客服,说他开通了“京东白条”,因银行卡内的快贷利息超过国家标准,被银监会盯上,需要取消快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他按照“京东客服”的提示,下载了一个软件,根据“京东客服”的指令操作,将7万多元转进一个陌生银行账户。

意识到不对劲后,林某立即报警,目前,民警已启动紧急止付程序。

案例三

警惕!“快递公司”理赔陷阱

10月26日,上海市民徐先生报警求助称,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此时正在辖区农业银行。接报后,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银行。

经了解,徐先生当日上午接到一陌生男子来电。对方称自己是快递公司客服,说公司快递员不慎遗失了徐先生的快递,可以为其办理理赔。

徐先生最近的确遗失了一个快递,便相信了对方,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其为好友。随后,“客服”告知徐先生,快递丢失有百万理赔保险,并会在购买物品时自动扣款购买,如果不取消,每个月将会自动扣款5000元,如果想取消,需将现有银行卡内的金额转到其提供的安全账户内。为了确认信息真假,徐先生便跑到银行去询问情况。

民警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客服电信网络诈骗。此时,“客服”再次打来了电话,催促其办理进度。民警直接向骗子表明身份,要求对方不要再骚扰徐先生。最终,徐先生成功避免了损失。

案例四

切记!不可屏蔽96110反诈专电

10月24日,大兴公安分局瀛海派出所接到平台预警,劝阻员使用96110联系事主王女士,但多次拨打均未接通。根据民警工作经验,事主极有可能在骗子的忽悠下,把电话设置了呼叫转移,或者屏蔽了通话功能。

民警第一时间与王女士的爱人取得了联系,表明来意。通过其爱人的努力,民警最终与王女士取得了联系,但由于手机被骗子设置了不能正常拨打、接听来电,民警只好通过微信开展劝阻工作,详细讲解诈骗套路,并告知其先将名下所有银行卡都进行挂失。

此时的王女士已提取了定期的100万元,准备按照骗子指令转账,还好民警及时出现,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血汗钱。

骗子“业务”拓展 向淘宝卖家下手

现如今,骗子们的“业务”也拓展了,不仅“着眼于”网购买家,还把“触手”伸向了网购卖家。最近,福建厦门警方就发现了一种伪装成买家,专门诈骗新手网店商家的新骗术。

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上经营一家首饰店,前几天突然收到网购聊天平台上一位顾客的消息。对方询问是否可以当天发货,在得到张女士的肯定答复后,对方又称商家账号异常无法付款,具体原因是张女士的网店没有开通“消费者保障功能”。

就在张女士准备了解开通流程时,对方发来了未付款成功的截图,上面刚好有平台客服的联系方式,张女士便扫描了二维码,添加上了所谓的“客服人员”。

对方表示只要张女士缴纳2000元保证金,就可以开通相关功能。开网店才2个多月的张女士信以为真,便匆匆向对方指定的账户转账。

厦门警方分析:这种骗局一般针对的就是刚刚从事网店生意的新手卖家,由于他们对网络交易、开网店的规则还不熟悉,很容易被假买家、假客服所骗。

牢记这些诈骗“套路” 防范骗子“见缝插针”

在大家“买买买”时,

请一定谨防被骗,

海都君也为大家整理了

付款前、付款时、付款后

常见的诈骗套路,

大家一定要牢记!

“双十一”付款前

1.预购诈骗

套路:“双十一”临近,许多商家为了造势预热,会提前“预售”商品,以更大的优惠吸引消费者。骗子就钻了这个空子,以“预售”为诱饵,发送“木马链接”,骗取消费者的定金。

提示:慎点不明链接,在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为自己创造安全的上网环境。

2.虚假红包诈骗

套路:各大网购平台会以派发红包的形式,为促销活动预热。有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派发虚假“双十一”红包,诱骗大家点击,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

提示:慎点红包领取链接,遇到页面跳转,强迫输入个人信息的,请立即关闭,修改重要账户信息,并查杀木马病毒。

“双十一”付款时

1.虚假客服诈骗

套路:双十一”的抢购高峰时段,因为操作人数多,难免会出现网速受限、网银交易卡顿等情况,不法分子会趁机以支付系统出现问题为由,诱导消费者登录不法网站,以激活订单或者退款为理由,诱骗受害人付款。

提示:当听到“激活订单”等字眼的时候,务必引起警觉,核实对方信息。

2.微商诈骗

套路:各种社交平台上的“微商”也会在“双十一”搞活动,但由于缺少第三方平台监管,不法分子会发布虚假的低价货品信息,骗取消费者汇款购买。

提示:选择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尽量避免直接向“微商”付款。

“双十一”付款后

1.退款诈骗

套路:“双十一”过后,不法分子会假扮客服,以“退款”或“退货”为由,诱导消费者点击不法网站链接,盗取被害人的银行卡信息。

提示: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向其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需要售后退款,请通过正规购物平台操作。

2.冒充快递客服诈骗

套路:不法分子会冒充快递客服联系受害人,以“货到付款”为由,用假货骗取钱财。

提示:签收包裹前,务必按官方网站的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并确认包裹信息的真实性。在取货后,记得销毁包裹上的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3.中奖诈骗

套路:“双十一”过后,很多人会收到一些商家的中奖信息,其中不乏一些病毒网站链接,点击后可能导致重要信息泄露。

提示:收到中奖信息后仔细核实,可以通过网购平台与商家联系,确认信息。

谨防交易风险加强信息保护

近日,

中消协也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

科学理性按需消费,

防范商家促销套路,

加强自身维权意识,

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大家在网购时,

需要选择正规平台,

谨防交易风险,

同时,

还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防范信息泄露。

在往年的投诉案例中,不少消费者反映营销类短信无法退订,甚至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订阅了品牌信息,总是被各类促销信息和推销电话骚扰。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仔细阅读各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隐私政策及条款,非必要不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同时,及时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单据,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等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此外,建议消费者在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留存案件线索和相关凭证,向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部门或者所在地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海峡都市报综合整理

N海都记者 毛朝青 杨江参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3300.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