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吗(观《万里归途》有感)
本片文章涉及到剧透,建议看完电影以后再来观看。任何影评都比不了电影本身。
万里归途 归途有你
这部电影真的是震撼到了我的内心,看完以后我甚至很难走出剧情,虽然我是双鱼座,共情能力一直很强,但是能让我写这么长影评的电影,还是第一部。这部电影交织着我对责任、家国、友情、和平、爱情以及人生的一系列地思考。和朋友一起在电影院看的,最后两个人哭到停不下来,心里抽着疼。
【人物】先说一说电影里面的人物
边境官哈桑
哈桑是一个有着浓密大胡子,一头浓密卷发以及一双好看的蓝色眼睛的边境官。他穿一身蓝色的制服,守卫在努米亚共和国的边陲。在大学时期他是球队中的守门员,在现实中他也是守门员,努米亚共和国共和国是人民的信仰,一个边境官就是国家存在的最后的证明,他的信仰就是守好边境,守好努米亚。他与主角宋大伟最后的对话是“活着”,但是在说完这句话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哈桑就被“叛军”悬挂在了边境上。
本地司机瓦迪尔
瓦迪尔的戏份并不多,但是他是能够代表努米亚人民的形象。一个善良的人。他有着对故乡的依恋,宗大伟邀请他去中国,他拒绝了,说要回归故土。那个背影镜头,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对家国的依恋。在面对叛军的时候,瓦迪尔告诉叛军这些中国人是来努米亚修铁路的,是来建设努米亚地,让他们不要伤害中国人。这里我看到了超越国界的人性之善。宗大伟第一次不敢拿枪与叛军首领对赌,瓦迪尔一把抢过枪对准叛军首领扣动了扳机。这里,我看到了他为保护善良而表现出地勇敢。
外交官章宁
这个人一出场,就感觉他油腔滑调,但是面对着被困在交火线上的的中国人,他毅然挺身而出,他想去见他老婆白婳,他想让宗大伟回国陪妻子待产,他不想让成朗陪同,因为他见过战场,知道战争地残酷。火锅店里,他为了让宗大伟安心回家,掏出了自己的护身符,说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三个人从火锅店出来,遭遇了枪击,他的第一反应,是护住成朗,在他心里要装的永远第一个不是自己。第一反应是保护后辈。他知道他的兄弟宗大伟老来得子不易,本想选择自己前往交火线。护身符最后还是给了宗大伟,他带着章宁的使命回到了交火线,最终带回了他的妻子白婳和他的女儿。
外交官成朗
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到了努米亚的国土却不通阿语,也不知道当地人的习俗与忌讳,在章宁看来,他如果上战场只会丧命。他讨厌谎言,在宗大伟带领侨胞前往迪特尔,并告诉大家迪特尔有救援的时候,他产生了质疑,他怕让大家丧失信任,到最后他选择带着善意的谎言带领着大部队安全撤退,并在最后关头用自己的机智救了宗大伟。
白婳
她是中国华兴公司驻努米亚分公司的总经理,是外交官章宁的妻子,在撤侨行动中,她担任着一位公司领导,一位努米亚孤女的母亲,一位已故外交官的妻子的形象。她隐忍克制,为了给所有同胞信心,她在得知自己丈夫死讯的时候没有流泪,而是靠不停地工作来麻痹自己,为的是带自己的同胞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作为母亲的时候,她勇敢而又坚强,面对叛军首领的为难,她选择跟自己的女儿在一起。作为章宁的妻子,她选择了跟随丈夫来到了努米亚,外交官的家属,对爱情的坚定,对孩子的勇敢,对同胞的责任,这是我在白婳身上看到的所有现代中国女性身上都有的美好品质。
陈悦
她也是一名外交官的妻子,她是宗大伟的妻子,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即将到预产期了,自己的丈夫还不在自己的身边,自己一个人行动不便,自己还是高龄产妇,面对着这些她心里有埋怨,但是在新闻上看到丈夫为撤侨打通通道,想象着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是丈夫在为那些同胞铺路,这是丈夫作为外交官的责任,她理解了他,并选择作他坚强地后盾。宗大伟回家的时候,她理解他的苦,她像个小女人似的撒娇吃醋:“闺女都抱了,不抱老婆啊~”她一句话卸下了宗大伟身为外交官的心防,在自己老婆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家地温暖。这就是女性温柔的力量吧,我不问,但是我会让你安心,这也就是中国男人最需要的力量吧。在外拼搏,回家后能有一个让自己卸下防备与伪装的老婆,理解自己。
努米亚孤女
小女孩儿名字我给忘了,她打动我的是一句台词“叔叔,你见过我爸爸嘛”
宗:“见过啊”
“我爸爸会死嘛”
宗沉默
“那妈妈会死嘛”
宗:“不会的,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是不是因为我不够乖,所以爸爸妈妈才会死啊”
战争,让经历苦难的人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所以让不幸降临在身边的人身上。这就是生在和平年代的我的幸运,这就是生长在华夏的我的幸运。何其有幸,能做炎黄子孙,何其有幸,能为新时代华夏儿女。
外交官宗大伟
我只能说,我被张译的演技折服。这个人物真的太过复杂了。一开始一心只想回家陪老婆生孩子,到因为章宁的死,他想要安全的带回章宁的老婆和孩子而重新选择返回努米亚。第一次白婳被叛军首领抓住,叛军首领让他以中国外交官的身份,承认他们新的努米亚在国际上的地位,他坚守了作为外交官的职责,不干涉别国内政。第一次俄罗斯轮盘对赌他因为爱自己的孩子,不敢与叛军首领进行对赌,宗大伟脸上的恐惧,以及拿不起手枪,导致了瓦迪尔的死。第二次对赌,随着扳机的扣动,扳机到了第四发,宗大伟的回忆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自己才刚刚跟孩子通过电话,他还听见了孩子的声音,起名叫圆圆。到他因为恐惧,站不起来,呕吐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但是这还不是我认为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最后一枪,他因为不甘叛军的侮辱,选择扣动了最后一枪,自己却没有死,那是有种中国人的狠劲儿在里面的。面对哈桑,他知道哈桑地职责,是守住国境线,他希望哈桑能好好活着。回到北京,他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车,到了巷子里,小孩儿们放鞭炮,他会下意识地害怕,因为他刚经历过战争。回到家里,他与父母寒暄,抱女儿的局促,以及面对妻子,卸下心防。真的是把一个外交官,一个丈夫,一个人,演活了。
【台词】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这是一句阿语的台词,可能翻译过来还是没有原来的味道,这句话,章宁对宗大伟说过,成朗对宗大伟说过,宗大伟对叛军首领说过。这里的意思,还是只有看过电影才知道。
“活着”
这是外交官三人吃火锅时最简单的愿望,是瓦迪尔死前对宗大伟说过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宗大伟对哈桑的祝愿。
【插曲】
片尾曲《归途有风》
王菲的嗓音,细腻的歌词,能让人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电影的镜头,是哈桑对国家的坚守,是身处战争中的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能在祖国母亲73周岁生日的时候,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影片,我是幸运的。我还记得宗大伟对哈桑说:“会好起来的,中国也是花了近一百年的时间才有了如今的富强,这个世界会好起来的。”听到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觉醒年代里巴黎和会那一段。那个年代的中国啊~风雨飘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也是处在战争年代,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如今的新中国为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做出的流血牺牲,比之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更甚。抛头颅洒热血,真的不是六个字这么简单,哪怕在和平年代,也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万里归途,归途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3843.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