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深度揭秘(无公害草鱼常见病害防治与养殖技术)

花白达人    2022-12-18    285

原标题:无公害草鱼常见病害防治与养殖技术

无公害草鱼常见病害防治与养殖技术

_赵杨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提升,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草鱼是一种淡水鱼,具有养殖方便、生长周期较短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草鱼养殖。但与此同时,在季节交替时期,草鱼病害发生率较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较大的损失。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无公害草鱼病害防治研究,并以此来提高养殖技术,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草鱼概述

不同地区人们对草鱼的称呼不同。例如,在东北,草鱼被称为草根;在鲁南,草鱼被称为厚子鱼。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或者近岸多水草的区域最容易发现草鱼。草鱼生性活泼,游动速度较快,喜欢聚集在一起寻找食物。冬季,草鱼会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鱼苗阶段的草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时期,草鱼体长 10 cm 时,会食用昆虫及水生高等植物。

2 无公害草鱼常见病害防治

2.1 病毒性出血病

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病毒性出血病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不论发生哪种类型的病毒性出血病,都代表着病毒已经寄居在草鱼体内,此时难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与控制。所以,对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应从加强预防,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着手,可通过注射免疫疫苗、定期内服药物来增强其免疫力。此外,加强水质管理、定期采取消毒措施也能够起到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水质不稳定时期,有机物质不断积累,草鱼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害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可能引发病毒性出血病。由此可见,加强水质管理是预防无公害草鱼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水质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将调水作为重点,即结合水质的实际情况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整。养殖后期要加强底质改良,可以结合草鱼的实际生长情况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高铁酸钾等化学底改制剂配合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

如果池塘已经出现病毒性出血病,饲养员应立即进行水体消毒,同时建议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给草鱼服用氟苯尼考。当草鱼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利用亚硝酸盐对水体进行优化。该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能使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发现无公害草鱼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必须先治疗病毒性出血,待病情有所改善后再对其他病症采用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2.2 细菌性疾病

草鱼细菌性疾病常表现为各类寄生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中华鳋和杯体虫等)与草鱼烂鳃病、赤皮病、烂尾病及肠炎病、肝胆综合征等同时发生,引起养殖鱼类大量死亡。有时也有细菌性疾病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同时发生。对于草鱼细菌性疾病,首先必须确诊,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治疗。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病原菌的入侵、烂鳃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有关数据表明,患有细菌性疾病的草鱼大多会出现烂鳃症状。也正是基于这一病理特征,部分养殖人员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即将烂鳃认作细菌性疾病的唯一病因,忽视了寄生虫的存在。这一错误的认知若得不到改变,将会影响对患病草鱼的治疗效果。基于该疾病产生的原因及特征表现,需要强化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杀虫工作。

针对草鱼细菌性疾病,养殖人员应先进行杀虫,再进行杀菌,同时需要喂给抗生素。对于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即选择专门的药物如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混杀安等进行驱虫。

2.3 肠炎病

草鱼肠炎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单胞菌有关。草鱼肠炎病感染面积较大,发生率较高。如果草鱼感染病毒性肠炎病,鱼身体表面的颜色会慢慢变成黑色,游动速度逐渐减缓。不仅如此,患有肠炎病的草鱼食欲大减,甚至拒绝进食,轻微挤压体表会出现出血现象。此外,有些草鱼也会出现腹胀或头部凸起等症状,部分草鱼的肛门处会流出黄色黏液。因此,应积极防治病毒性肠炎病。首先,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饲料质量,不使用变质饲料。其次,为了防止池塘中细菌滋生,需要使用一定的消杀手段,如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粉等,减少造成鱼患肠炎病的气单胞菌数量。关于肠炎病的治疗,可采用土霉素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胆汁酸,保护草鱼的器官,同时达到清除细菌毒素的目的。另外,可采用中草药疗法治疗草鱼肠炎病。例如,每 100 kg 鱼种用铁苋菜 500 ~ 800 g、水辣蓼 400 g、马齿苋 200 g、炒焦籼米粉 50 g,兑水 7 kg 煎成药液 3 kg,与饵料拌和上食台投喂,连喂两三天;每 667 m 2 水面水深 1 m用鲜丁香 50 kg、苦楝树叶 35 kg,扎成数捆投入塘内,隔日后注入新水,使浸虫的药液流遍全池。

3 无公害草鱼养殖技术

3.1 池塘准备

无公害草鱼的养殖需要充足的水源与优良的水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首先,就池塘条件来说,最好选择与水库大坝临近的渔场进行养殖,池塘底部应保持平整,且渗透性较好。正常情况下,3 335 m 2 左右的池塘需要使用 1 台自动投饵机,同时需要1台功率为3 kW的叶轮机式增氧机。考虑到后期增氧作业等需求,可沿池塘周围铺设排水管道与进水管道。

池塘消杀与清洁也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是池塘消毒、清洁的良好时机。在冬季,养殖人员可将池塘的水排净,再进行冻晒,时长约 20 d。鱼苗投放之前,需要适当增加池塘的水深,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对池塘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消毒。

3.2 鱼苗选择

选择合适的鱼种是进行水产养殖的首要步骤。选用幼鱼时,尽量选用无损伤、规格一致的幼鱼。如果养殖条件允许,可以自行繁殖。这样既能获得更多的幼鱼,也可以有效地保证鱼苗的品质。如果鱼苗是通过其他途径引入的,首先需要对鱼苗进行检疫,待检疫达标后才能够开展投放工作。如需从其他途径引入鱼苗,建议从省级或国家级鱼苗培养基地进行采购。从养殖户的视角来看,养殖效率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关注重点。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养殖种类,并采取混养模式。这不仅能使养殖水质得到改善,也能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3 疫苗接种

购买鱼苗后,不能立即将其放置于池塘,应首先对鱼苗进行消毒,如使用生理盐水等,以全面清除鱼体表面的病菌。饲养期间,为增强鱼苗的抗病性,必须对鱼苗接种疫苗。对于自己繁殖的鱼苗,必须在繁殖活动开始前给亲鱼接种疫苗,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前文提到的初步消杀工作完成后,可以给鱼苗接种三联疫苗。接种完成后,不能将鱼苗立即放入池塘中养殖,而是要放在培养箱中待鱼苗完全吸收疫苗后,才能把鱼苗投放到池塘中进行常规饲养。

3.4 饲料投喂

喂料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消毒,为无公害草鱼的生长提供保障。饲养过程中要注重饲料投放量的合理性。在自然水域,草鱼的食物以水草为主。在无公害养殖中,养殖人员可投喂合理比例的颗粒饲料,从而降低残留饵料对水体的污染,并提高饵料利用率。以颗粒饲料喂养为主的草鱼,应辅助添加 28% ~ 32%的饲料蛋白和青绿饲料。关于饲料的投喂,养殖人员需遵循“前粗后精,四定四看”的基本原则。一般每天需要投喂 2 次,进食时间要控制在 2 h 以内,且草鱼的摄食量要控制在八分饱。喂给一段时间的颗粒饲料后,应转换为原粮饲料。日常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降低肝胆综合征等病害的发生率。

3.5 水质管理

在无公害草鱼养殖过程中,为提高其生长质量,减少病害发生,需要增加池塘水更换的频率,保证氧气含量达到标准。同时,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草鱼的食欲,促进其新陈代谢,提高其抵御病毒的能力,为无公害草鱼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此外,借助光合菌开展鱼塘消毒工作也是可行的水质管理方法之一。草鱼养殖中后期是水质消毒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期草鱼粪便的大量排出会使池塘水体内有害物质、有毒气体等快速增加。光合菌的使用能够防止鱼体异常代谢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危害鱼塘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无公害草鱼病害出现的可能。

鱼塘的水质是影响养殖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池塘中的氧气含量不达标,将会导致鱼类死亡。此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利于无公害草鱼生长。为了保证无公害草鱼健康生长,必须加强水质管理。例如,有关养殖场或员工可以为鱼池添加增氧装置,确保无公害草鱼在此环境中能够正常呼吸。例如,可在池塘中加入增氧机,在晴天无风的天气下(6—10 月)可每天下午开机增氧 2 h,或者在凌晨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增氧。若出现连续阴天的情况,需要提前增氧,并适时向池塘中加入新水。这样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模式能够使池塘水质逐步得到改善与调控。一般在天气较好的 6—9 月,需要每隔 3 ~ 5 d 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的深度不超过 10 cm 。傍晚的池塘水溶氧较为充裕,因此,傍晚时段不需要打开增氧机,否则不仅起不到显著作用,还会促进池塘上下水层对流,提前消耗更多的氧气。为增强池塘上下水层的交换能力,需要适当延长炎热天气增氧机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降温促食的目的。

此外,废水要严格按照规定排放,污水、废水不能直接排入池塘。在饲养期间,工作人员还应定期检查鱼塘内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以满足草鱼的生长需要,为草鱼质量及最终产量提供保证。

3.6 渔药投喂

科学投喂渔药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若养殖过程中没有妥善使用渔药,易增加鱼体内的药物残留,不利于无公害草鱼质量的提升。因此,要特别注意渔药的合理使用。关于渔药的投喂,同样需要坚持前粗后精、精青料结合饲喂的原则,以减少肝胆综合征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7 适时捕捞

为了提高草鱼的产量,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捕捉成鱼,然后投放市场。通常,7 月下旬可以开始捕捞,而且捕捞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该时段水温较低,多数草鱼处于活跃的觅食状态,捕捞难度较低。

3.8 池塘监管

为充分了解无公害草鱼的生长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养殖人员可定期测量与记录草鱼的体质量等生长指标,按照记录的数据调整饲料粒径及投放量。养殖人员要详细记录日常检查获得的所有数据,并创建池塘日志,通过数据分析与病情处理总结养殖经验,吸取养殖教训。例如,工作人员可在早、中、晚对池塘进行巡视,并在此期间重点观察草鱼的进食情况与活动规律,及时发现草鱼出现的生理变化或其他病情信号,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通过巡塘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能及时改善池塘水质,并对排水量、进水量进行控制,为草鱼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4 结语

为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强化对无公害草鱼病害防治的研究。结合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草鱼细菌性疾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和无公害养殖技术。尽管目前我国无公害草鱼养殖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关于草鱼病害防治的有效经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就当前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随着相关科研工作的不断开展,上述问题会在不远的将来迎刃而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4161.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