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原创(中超为什么现在衰落成这个样子?)

花白达人    2022-12-18    256

因为从一开始对中超的定位就有问题。

一直到2019年,足协还要在中超公司占有36%的股份,换句话说,足协至少要拿走这么多比例的收入。但是按照每年版权费五个亿算,这个比例也超过了一亿人民币,显然远超办公费、差旅费、出场费等正常开销,那么剩下的钱都干什么去了?这还不算之前的价值数亿人民币的引援调节费。然后江苏珂缔缘这样国内著名的青训“黑店”也没见他们享受到什么补贴。那么只有两者可能:要么被用连巡视组都看不出来的方式被私吞,要么被足协,尤其是没有与体育总局完全脱离时候的足协以及背后的体育总局拿走补贴别的商业化程度较低的项目了。相比之下欧足联在欧战(包括欧冠欧联杯等)的净收入至少能保证90%以上归参赛队所有。到现在为止,哪怕有说法说上交的调节费没有被花掉,难道收了钱就是为了捂在银行账户里收利息吗?现在那么多球队的生存出现了问题,我也没看到用这笔钱去用来给那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球队续命。当年江苏苏宁也交了调节费,那么为什么到现在我都没看到足协用苏宁交过的钱去补偿球员拖欠的工资?所以我很怀疑如果没有舆论的监督,这笔钱最后会被用来干什么。我甚至怀疑,那些这笔钱还在账户上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对比一下你就能发现,与欧足联相比,足协和体育总局说是支持职业联赛,实际上却在打劫俱乐部投资人,说是要健康经营,却不愿意让出蛋糕给俱乐部让球队能赚更多钱。本来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球队打比赛的差旅费这一项支出就普遍高于欧洲俱乐部,现在哪里还有盈利的空间?可以说,当时火爆的氛围提供的机会窗口却由于足协和体育总局的短视与保守最终没有抓住。为什么直到2019年才有说法要放弃这些股份?为什么历史上很多次要搞职业联盟就没了下文?原因很简单,足协乃至背后的体育总局不想丢掉这棵摇钱树。又不想放权,又想要钱,怎么什么好处都是你的?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极其拧巴的状态,一边要球队和投资方自负盈亏,同时又要求人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政策来回变,还不给人家盈利的空间。那么,对于广大的私企来说,如果没有别的利益,这种根本不可能盈利的联赛还值得投资吗?

而要想打破这个局面,需要挑战的是什么?

第一,过去坚持了近三十年的奥运金牌战略。只要那些天生容易拿奖牌的项目,别的都可以牺牲。所以足球篮球这样养活人多,得奖牌难度大,还只能拿顶多一块奖牌的项目就是性价比低应该放弃的。一支足球队运动员的大名单至少是25人,加上主教练、助理教练、教练、守门员教练、队医、队务、场地和基地维护人员,甚至如果有外国人还需要翻译,加起来往三十人以上是很正常的,而且这只是单一性别的球队,还不算梯队。乒乓球队呢?男女运动员加起来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五个人,加上教练组不超过30人。然后因为项目设置,一支足球队最多拿一块金牌,一支男女乒乓球队就能拿至少四块甚至更多的金牌。所以在高层看来,足球在拿金牌的数量这个角度是一个性价比极低的项目。与此同时,基层那些负责普及的业余体校也大规模被裁撤,基层的足球没人推广,教练被安排做别的工作,这会是仅仅是体育圈的人发话就能做到的吗?所以说,足球其实已经作为一种从夺牌数量角度性价比极低的项目被抛弃了。

第二,国家队以外别的都不需要重视,认为球队解散对国家队没有影响的短平快思维。

在这里引用一下我之前写的一段话:

事实上,哪怕是我们想象中一直在打仗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叙利亚的职业联赛从1966年开始一直举办到现在,除了2010-11赛季因为战争停了一年以外,到现在都没停过。伊拉克足球联赛也从1974年一直到现在,一共有四级联赛三百多支球队,除了2002-2004年因为战争停办两年,2019-20因为新冠停摆,从未间断过。而且2004年伊拉克战争还没结束呢,2015年IS闹得最凶,人家的比赛照常举行。更何况人家的球员还可以去语言相近的其它阿拉伯国家联赛踢球,叙利亚的头牌球星索玛拿过连续三届沙特超级联赛金靴,伊拉克2007年夺得亚洲杯的队长尤尼斯在夺得亚洲杯前刚刚在卡塔尔联赛拿到了金靴。你以为人家躲着炮弹闷头练球没有比赛,实际上人家联赛照样举行,你以为人家整天朝不保夕,实际上人家在红海边或者波斯湾海边的公寓里喝阿拉伯咖啡

哪怕是香港,香港的足球联赛从1910年开始,除了二战停摆了四年以外,一直到现在都没停过,所以历史上会有519。至于朝鲜打进南非世界杯靠的完全是一帮从小在日本出生长大的旅日朝鲜人球员,根本就不是本土出产,等到他们退下去,马上在亚洲杯被打爆。然而我们还在用其它举国体制项目的公式套用到足球上,并且想当然认为别的国家也是如此,然后就开始妄想可以走捷径,甚至认为国内联赛跟国家队有什么关系。从来都只看到人家赢,却从来不问为什么,还以为人家跟自己一样。

第三,认为国家队不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就不值得发展不值得受欢迎的功利思维

还是我之前写过的话:

真正喜欢足球的国家是不会因为国家队成绩的好坏就改变足球的氛围的。在欧洲我能找到一大把国家队成绩不如以往,但是足球一样受欢迎的国家,比如挪威、匈牙利、以色列。挪威已经二十多年没参加过欧洲杯和世界杯了;匈牙利打进过1954年的世界杯决赛,现在也三十多年没参加过世界杯了,欧洲杯也是因为2016年开始扩军才参加,在此之前四十多年没参加过;以色列在亚足联的时候拿过亚洲杯冠军也进过世界杯,上世纪八十年代转到欧足联以后就没参加过大赛。但是,足球在以上国家照样火爆。

相比之下在国内,米卢仅仅因为国家队在韩日世界杯正赛三战皆墨未进一球就被舆论口诛笔伐说成是骗子。甚至于连威尔士都有人瞧不起,完全看不到人家是欧洲杯四强。这不叫期望高,叫不知天高地厚。这背后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爱国思想,很多人不能容忍有任何东西落后于所谓的小国。然而不说别的,荷兰比利时乌拉圭是大国吗?输给后来的冠军和季军很意外吗?这根本不叫想要鞭策球队,叫输不起,叫狂妄自大。甚至于说句难听的,这完全是有些人骨子里的沙文主义思想在作祟。

而这一切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纯粹热爱足球。我们以为只要看看国家队的比赛就是喜欢足球了,实际上在真正热爱足球的国家这种程度根本排不上号。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完全把体育当成了除了拿金牌提振民族士气以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东西。就像上面我提到的,如果我不举这些例子,恐怕很多人还在抱着用国家队成绩带动足球氛围的本末倒置的思维吧。

实际上呢?在此引用我之前写的东西:12 强赛负于越南后,再看范志毅 2013 年对国足的预言,你有什么感受? - 知乎 (zhihu.com)

巴西的圣保罗州联赛,从1902年一直到现在。意甲的前身意大利足球锦标赛开始于1898年。法甲的前身法国足球锦标赛开始于1893年。比利时1895年,荷兰1898年,德国1903年,阿根廷1891年,乌拉圭1900年,智利1903年(圣地亚哥地区),哥伦比亚1924年(大西洋省联赛),西班牙国王杯1903年,南斯拉夫1923年,丹麦1889年(哥本哈根地区),奥地利1911年,匈牙利1901年,捷克斯洛伐克1925年,波兰1926年,俄罗斯1901年(圣彼得堡地区),乌克兰1910年(敖德萨地区),土耳其1904年(伊斯坦布尔联赛),挪威杯赛1902年,瑞典1896年,爱沙尼亚1921年,拉脱维亚1921年,立陶宛1922年,瑞士1897年,罗马尼亚1909年,保加利亚1924年,冰岛1912年,芬兰1908年。与此同时,由于奥运会禁止职业球员,职业球员只能参加奥运会以外的国际大赛。各项国际大赛的开始时间如下:欧洲杯1960年、美洲杯1916年、世界杯1930年。

大家发现什么了吗?就是这些国家开始举办成体系的足球比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世界杯和所在大洲的国家杯赛事。哪怕是晚一点的哥伦比亚,人家1925年才加入南美足联,才开始拿到参加美洲杯的资格。后来苏联从1923年开始举办全国锦标赛,1936年升级为全国联赛,但是人家1946年才加入FIFA,1951年才加入国际奥委会。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国家说国内开始举行有组织足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国家队的。

之前曾经看过这个问题:像关岛足球队一样弱的队伍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真正喜欢足球的人是绝不会因为国家队成绩不好就不看足球不踢足球的。这一点其实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多少欧洲八九级别联赛的球队都不缺少自己的忠实拥趸,哪怕他们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中甲,哪怕他们可能一年下来都赢不了一场比赛。类似的在日本,都知道高中联赛很火爆,除了不少人才,但是几千个校队中大部分必然是只能在地区比赛中早早出局,队员也不可能拿到职业合同的,甚至是一场比赛都赢不了的,难道这些人就不配得到自己的支持者吗?在东南亚各国的联赛中虽然人家的水平不高,连亚冠的参赛资格都没有,人家照样能在小球场制造出不错的主场氛围。而且有些人可能会问,有那种国家队成绩不好但是足球一样火爆的国家吗?有!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亚足联转入欧足联以后就再也没参加过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正赛的以色列,足球仍然是不可撼动的第一运动。

而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我们并不喜欢足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展足球运动就是为了提高国家队成绩从而告诉别人说“我们中国怎么样”的;对总局来说,只有国家队成绩才是自己的政绩和筹码;对于一些梯队和旧式足校的基层教练来说,要的是成绩背后给自己和机构带来的好处;对于很多小孩子和家长来说,这就是一种“试试看能不能借此机会进城赚大钱”的赌博。从来就没人想过,足球可以锻炼身体,学会团队合作,学会怎么动脑子思考,学会理性看待胜负什么的。也从来没人想过,哪怕是不踢职业,之前学到的东西也可以让人在野球场享受更多足球的乐趣。除了北上广以及济南等少数城市以外,很少有人会把去球场看比赛当作一种社交活动,一种陌生人社会中的认识更多人的途径。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多人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认为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足球强国,大部分人也只是到了世界杯或者国际足联比赛日才会看看国家队的比赛就完了,完全不知道人家做的比我们多得多。明明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到了足球却总喜欢讲唯心,说什么精气神。说句难听的话,我们整个社会对待体育的态度和定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成为足球强国。

第四,体育总局和足协有意无意间引导舆论形成的“我们足球不强只是因为没有精气神”的政治正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球员背锅,掩盖背后真正应该负责的人。

各位可以想一想,在我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中,你见过国内的媒体认真去挖掘吗?尤其是伊拉克和叙利亚,有多少媒体去真正挖掘过这些战乱国家的足球?说句不好听的国内媒体对这些国家足球的了解几乎全都是错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氛围,足协也没有辟谣过?

以上这些恐怕都指向了一件事:因为他们就是想让球队替他们以及体育总局背锅。只要让大多数人都认可“我们其他项目那么强,足球不强只是因为球员没有精气神”,那么真正应该为此负责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甚至于当初这项决策可能还得到了更高层的首肯。这也是没有媒体去挖掘国外足球的原因。如果更多的人看到叙利亚球员在沙特联赛拿金靴,还怎么宣传他们的精气神?如果更多的人看到伊拉克叙利亚的联赛的火爆程度,还怎么为自己从足球吸血补贴其他项目,从来不管联赛和俱乐部死活的行为辩护?如果更多人看到朝鲜靠的是海外兵团,还怎么为体工队思想辩护?甚至于如果更多人看到匈牙利、挪威、以色列即使国家队成绩不如以往也没有让足球不受欢迎,还怎么把足球氛围衰退的责任全推给国家队的球员和教练们?而这些如果都立不住了,接下来必然是针对从奥运金牌战略到总局与足协的利益分配,再到整个国内社会观念的一次全方位冲击。哪怕仅仅要打破金牌战略这一条,恐怕就要打很多人的脸,砸很多人的饭碗。

所以,在认清了这些之后,佛系看待就好咯。这些东西作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而且光是对体育的观念要想改变就没那么容易。如果不是中考考体育,恐怕有的家长会直接把孩子所在书桌前面禁止锻炼吧。

说两句题外话吧。

为什么我会意识到国内有人在引导和操纵舆论?举个例子,范志毅的“脸都不要了”。其实范志毅还提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裁撤业余体校摧毁根基等。那么为什么相关的内容很多都没有被传播开?把这些精华部分去掉,就剩下精气神,到底是为了什么?国足输给越南之后,为什么没有人质疑球队临时换帅,反而把焦点放在了海参上?为什么直到几个月后才有了一则不痛不痒的声明说只是赞助,也没有传播开?从以上这些不难推断出,在足球这个领域里面,是有人在刻意引导或者放任舆论把火力往国家队球员身上引的。那么是谁在这样?他们想隐瞒什么?所以我尝试着去了解了一下那些所谓的战乱国家的足球,也尝试着查阅了相关资料,于是就有了以上结论。

究其原因,只能说是时代的眼泪了。为什么对足球运动的喜好要与国足的成绩挂钩? - 知乎 (zhihu.com)这里曾经大致说过,不再重复。只能说这是特殊时期采用特殊手段的必然代价。这就是我认为应当佛系看待的原因。

我写这些的目标就是,彻底破除这种刻意制造出来的政治正确的氛围,透过舆论的迷雾把真正的问题挖出来。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不全面的地方,但是至少能给各位提供一个思路,这样才不会被舆论绑架。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应该负责的人去负责,而不是把火力集中在他们指定的替罪羊,挡箭牌上。或者在看清了事实之后,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中国不缺少能够形成产业的体育项目,比如电子竞技现在就有很多不错的职业俱乐部和比赛;中国也不缺少足球以外能够代表这个国家软硬实力的东西。最关键的是,体育项目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背后必然有非常复杂的国情和社会背景。而且这些要挑战的又何止是金牌战略,还有整个中国社会对体育的态度,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

而且最关键的是,体育产业确实是很重要的GDP增长点,但是非得是足球吗?就算足球是第一运动又怎么样?马拉多纳再厉害,也改变不了马岛到现在还在英国人手上的结果。

当然最起码这个问题底下不会有人跟我顶牛,说伊拉克和叙利亚因为战乱没有联赛体系,哪怕是我正面回应拿出干货来也好像没听见一样。这一点这里的各位倒是更有礼貌一些,至少不会在那里自以为是。之前我就曾经在别的答案里总结过,但是有些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恐怕连初中生都不如啊。真心建议,如果连这点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就赶紧点退出吧。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4171.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