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7.2万通电话,3.2万余起警情:8年了,他的心里都是人民)
原标题:7.2万通电话,3.2万余起警情:8年了,他的心里都是人民
“我家着火啦,快来救救我们……”
“您好,请不要慌张,先说清你的位置”
“一斗泉。”
“广灵县的一斗泉乡吗?”
“对对对……”
“好的,消防车已经出动了,请您做好自我保护……”
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挥中心里,一个头戴耳麦、满口方言的接警员正耐心安抚引导报警人。他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舞动,详细记录下火灾的相关信息,并迅速、准确地进行接警调派。最终,火势被及时扑灭。再一次,他成功地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就是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班长梁松胜。
迎难而上的“路路通”
万事开头难。刚担任接警调度员时,梁松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记住辖区成百上千的道路、听懂陌生难懂的大同方言。对于这两条“拦路虎”,他迎难而上。
“大同有着独具特色的古老方言,这种方言干脆、利索,而且各县区之间也有差别。对于我一个大同话‘门外汉而言’,学起来确实不轻松。”回忆起那段学习时光时,梁松胜感慨道。为了尽快熟悉了解大同话,不影响接警工作中与群众的准确交流,梁松胜大胆用方言和辖区群众交谈,还不间断地向大队专职队员请教学习,最终收获了一口颇为纯正的“大同腔”,和群众的交流也随之愈来愈顺畅。
攻下了“语言关”,梁松胜对“地理关”也毫不懈怠。为了尽快熟悉辖区,他手持地图,跑遍了大同市的大街小巷,还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把地图中遗漏的许多建筑物、道路都一一进行补充、完善,并根据各执勤队站实际情况制作了《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辖区作战图》。就这样,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大同“路路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的努力,让梁松胜在华青粉尘爆炸、阳河坡仓库火灾、华林新天地爆炸事故、“4.30”火山群森林火灾等重特大灾害事故指挥调度中游刃有余,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雪中送炭的守护者
比起偶尔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对于接警调度员来说,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群众身边事,才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而这些“饭”,每一顿都揪着梁松胜的心。
今年7月份,一名少女给指挥中心来电,她啜泣着告诉梁松胜“叔叔,请替我收下尸吧……”。从对方有气无力的话语中,梁松胜判断这绝不是恶作剧。情况紧急,他一边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循序渐进地对少女进行心理疏导,一边竭尽全力地快速确定少女的准确位置。有了梁松胜提供的精准定位,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往现场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119是条‘生命线’,在梁松胜接听的报警电话里,需要帮助的人形形色色:有晕倒的醉汉,有轻生的少年,也有迷路的孩子……“但不管是谁来求助,都需要我们用心聆听、用爱守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梁松胜坚定地说道。
以身作则的带头人
“现在的新消防救援人员文化水平高,知识储备足,所以,要把文化活动与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经常开展正能量充沛,趣味性十足的学习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大家的进步热情。”作为指挥中心的老班长,梁松胜迎来送往过很多同志。面对90后、00后时,为了有效消除代沟,实现教育的全员额、全方位覆盖,梁松胜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工作模式。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闲暇时光的梁松胜总是埋头钻研带班之道,他不仅用心关爱每一名同志,想方设法为大家排忧解难之,还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努力让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大同支队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您好,这里是大同119,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指挥中心的电话似乎永远不会下班,而梁松胜的这句接警询问也夜以继日地重复了8年。可他不但没有麻木,反而感觉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日俱增。
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525600分钟……一台电脑、一个耳麦、一部电话,24小时全天候值守——119指挥中心接警员用日复一日的守护,诠释着他们对消防事业的执著、对为民服务的追求、对报效祖国的坚定。
本报记者 高洁
版式:姚致宇
山西法制报
更多平台了解一下
山西法制报
微信公众号
山西法制报
微博官方号
山西法制报
学习强国号
山西法制报
抖音官方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4308.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