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不要告诉别人(从业15年的心得:装修,如何选对靠谱产品/商家?我用这3招!)

花白达人    2022-12-23    285

搞装修,一转眼15年了!

2005年,我大学毕业第二年,来京求职,误打误撞,进了涂料行业。

工程市场跑过,家装市场也做过,兜兜转转15年,我居然还没改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

不对,放错图了,应该是……

经常会有人问我:

怎么能选到靠谱产品,选对靠谱商家?

说老实话:这类「大问题」是我之前一直比较回避的。

以过去20年流行的「成功标准」来说,我折腾的所谓事业,其实很失败。

没上市敲钟,没融资千万,没创业精英,没身价过亿,没财富自由……

甚至,疫情一来,活下去都变得很艰难。

人家都是大品牌,随便一个经销商,就是年销几个亿的巨富。

我自己都没成功,哪有什么资格去归纳些大道理,指摘别人。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有些东西终于被我放下了。

也许,我这辈子也没法获得马云马化腾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获得我所珍惜的「成功」。

不能惊天动地,不代表做的事没有意义。

能为他人提供「小确幸」,也很难得!

所以,今天我会放下负担,和大家谈一谈我所理解的「产品/商家靠谱」。

不讲那些商业的大道理,只谈我所认可的「商业正道」。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判断产品和商家是否靠谱,

| 这3种方法请收好!

写在前面:我放下了什么?

我用了很久才想明白一件事:

虽然我没赚到钱,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不靠谱,也不是因为我的产品不靠谱。

用商业上的成功来衡量产品,约等于用资产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

如果硬要说有关系,我也倾向于认为「越是疯狂赚钱的商业模式,对消费者越不靠谱」。而不是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的「大公司/大品牌=更靠谱」。

▲骗局的开始,往往是一件华丽的外衣

如果你想找到真的靠谱,那么请:

忘记所谓的大品牌,忘记所谓的有实力。

忽略那些商业广告,忽略那些商业模式。

回归消费者的「初心」,以简破繁!

我下面提到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消费领域。

但在装修家具家电建材这些「低频大件耐用消费品」领域,还是比较适合的。

我自己是身体力行者,同时推荐给你!

看谁靠谱,我用这3招!

靠谱1:

真的懂行,才可能有好产品

2017年到2019年,我做过几十件单价超过1000元以上的产品的评测,也接触了大量的销售和技术人员。

令人惊诧的是:这里面有一半以上不懂行!

销售人员只懂话术我可以理解,但很多工程师也只懂自家产品,这就很让人费解了。

难道设计一款产品之前,你们不做市场调研吗?不做竞品对照吗?

完全因为手里有个锤子,所以就要砸钉子???

但这事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中国市场太大,很多产品都是贴个牌子就能卖货!

而且,越是线下渠道密集的产品,线下经销商需要的越不是「好产品」。

产品好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点是你要能「有别于同品牌其他款式」。

再说白一点,就是方便商家忽悠。

所以,回归到工程师和研发团队,很多时候做事真的不往外看,只要按照需求完成就可以了。对消费者来说好不好,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要让经销商愿意掏钱,他们付款进货了,能不能卖掉是他们的事……

您可以仔细回忆下自己买的各种家具家电建材,有多少是你真的「知道好在哪」才买的?又有多少,只不过因为你需要一个XXX(比如电饭锅、水槽、马桶),觉得这个品牌和价格都合适,于是就买了……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你买到的产品都是「凑合」,而不是真正的「好产品」。

一个真正想做好产品的人,一定要是一个「懂行」的人。

不但要懂产品,更要懂市场懂需求,并且愿意为了消费者的需求有所取舍,这样才有可能真的做出「好产品」。

举别人产品不合适,说说自己产品。

您知道「正然漆」是怎么来的吗?

2019年底,一次和乳胶漆业内朋友聚会完毕,我突然间觉得「中国的消费者好可怜」。

他们想要的只是性价比高一些的,污染尽可能少的漆,但市场上偏偏就是没有。

性价比高的,VOC就不会低;真把VOC控制住了,就是一小桶500以上的儿童漆。

而且,这绝对不是生产上的问题。

只要敢堆料,做到VOC趋零并不难,而且价格只要200一小桶,足矣。

真正难的是:

在现有的商业格局下,就算你做出来这种产品,依然没办法突破立X多乐X以及都X、芬X等各大乳胶漆品牌的藩篱。

没有人需要天天刷房子,5~10年就买一回,绕开所有大品牌直接选你的概率非常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大概相当于一个人渴了之后放弃了一切身边和超市里能喝的水,驱车200公里跑到郊区一口井自己打了水再烧开喝……

哪怕这口井出来的是「圣水」,哪怕白送,最后也只能孤独终老。

这和产品好不好没关系。

这也是你很难在常规消费市场里发现好产品的原因。

「好」已经被定义成了大品牌高利润强曝光,就算有真正的「好产品」,消费者也根本看不见。

▲小品牌是怎么死的?开肚取粉……

那么,从消费者的角度,

怎么能挑到「懂行」的好产品呢?

应该说,很难,不然商业逻辑早就被改写了。

但是,随着电商渠道的扁平化,以及科技产品越来越透明,普通消费者挑选「懂行」产品的难度也在逐渐降低。

细化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1)看品牌旗下有多少种同类产品,同类产品的PK是否充分。【正然漆目前只有4种,并且差别极大】

2)广告是围绕品牌和概念,还是围绕产品和功能。评测是围绕外观和表面功能,还是围绕性能和原理分析。【早期的小米手机以及现在各大品牌的旗舰机】

3)是否愿意花时间、精力对行业知识进行科普,是否愿意卖给更识货的买家。【比如我】

靠谱2:

敢让人试,才可能是好产品

产品好不好,最直观检验方法,就是试一试。

哪怕在很多你不是很懂的领域,只要给了你充分的对比测试空间,你全玩一遍,基本也能知道哪个会更好一些。

但很多商品销售时,会故意「不让你试」。

就算让试,也只是在规定的场所(卖场)和规定的方法(标准道具)下,让你开展「双规式体验」。这样得到的体验结果,基本都是被操控好的,也是失真的。

比如不粘锅,你以为你买的是个真的不粘锅,但其实它只是在商场演示时才不粘。

▲不粘锅?呵呵呵呵

也有一些不得不让人试的产品,导购还会「故意误导」你。

明明你感受不太好,她会故意让你往好了想;明明你已经察觉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但她还要故意干扰你,让你以为一切正常。

这样的体验,你不但没法分辨好坏,甚至还会丧失分辨好坏的能力。

比如床垫,哪怕真的试睡试躺过,很多人依然买不对。

事实上,有很多产品都是可以用「试用装」完成体验的。

比如硅藻泥和乳胶漆!

2010年,我率先开始在淘宝用「先试后买」的方式做硅藻泥产品。

不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直接诱发所有同行全部不得不也推出「试用装」。

这不但让硅藻泥产品的「真实性」迅速大幅拉高,也导致很多线下硅藻泥从此只能对线上产品采取「骂姿」。因为,不骂的话,他们自己的产品就太假了,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2012年我接受新浪访谈的实录

正然漆出来之前,乳胶漆行业并也没有「先试后买」这种操作方式。

大品牌全都端着,你要买就得买一整桶,想要先来点试试是不可能的。

全屋刷下来一般也就需要5-8桶漆,市场上这10来个牌子每家都买1桶来试,根本不现实。

这也就导致:

消费者连盲人摸象都做不到,只能看概念听忽悠。

而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好骗之后,大品牌的产品也开始越来越差,很多人买了大牌漆之后,还得忍受几个月散不掉味的羞辱。

(随便搜了一下,截了几个图,看完你就知道为啥我之前只做硅藻泥了)

▲多某某

▲华某

▲立某

▲都某

要改变这一切,非常简单:

提供开放式的试用/体验!

能给小样的就必须给小样,不能给小样的要允许撒开了体验,自己试过之后再决定买不买!

虽然,限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就算试用/体验也不一定能真的买到「最好的产品」。

但如果每个消费者都有这种要求,市场一定会被净化,空玩概念的产品也一定会被清理出局。

选择先试后买,不仅对自己更有利,也是在造福所有消费者!

▲试试,自己感受下气味

靠谱3:

用户成群,才可能是好商家

前两条主要是针对产品来谈。

最后这条,我打算从商家行事风格来谈一下。

首先,还是要再强调一下:

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很多商家专门做一锤子买卖,赚的一点也不少。虽然从大众情感上很难接受,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是一些线下销售的主流模式(比如各种李鬼)。

▲凑这么多同学,这是要点名上课了?

从根上分析的话,他们赚的其实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信息越是不对称,他们赚钱就越容易,赚到的钱也就越多。

当然,对应的,消费者也就被骗的越惨。

在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来:

这不就是「骗人」嘛,这不就是赤果果的「智商税」嘛,用这种方法赚钱实在太可耻了,他们凭什么能赚到钱,应该让他们破产……

▲来自并汐汐的大牌电视

对此,我要说的是:

其实「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

你能发现骗人,只不过是在这个层次上你们的信息比较对称,一旦拉升到更高维度的「信息不对称」,你可能也不会比买并汐汐的人好太多。

确实很残忍,也不太中听,但这恰恰是真相。

什么是好商家呢?

好商家就是愿意帮你主动打掉「信息不对称」的人!

比如,愿意拉群,让消费者互相交流!

以我的多年实践来看,这种好商家其实非常非常少,因为……这样搞真的赚不到什么钱啊!

是的,我说的就是我……

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以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

我发现,现在很多专门依靠「信息不对称」收割韭菜的商家,已经快走到尽头了。

上个月,我一个做床垫的朋友已经开始找我问「怎么搞群」了,他说,现在消费者都猴精猴精的,再加上你们这种人总给他们支招,我们卖东西越来越费劲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不是又笑出声了……

说到打掉「信息不对称」,目前来看,把客户拉到群里,其实是非常好的办法。

你想不想买都可以到群里听听大家怎么想的,无论是觉得好还是觉得不好,都可以供你参考。这样就拉平了大家的信息。

不仅有还没买的用户,还有很多是已经买过用过的用户,这样,大家的信息就可以拉的更平。你不但可以知道没买的人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知道买了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在这种信息逐渐被拉平的环境里,是不是就能100%买对产品呢?

当然不是!

但,在这种环境里,你受骗的概率已经约等于0!

你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买错……

但你已经不会被骗了!

这就是大进步!

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商家更靠谱?

最后,我来给大家做个总结!

1、一定是懂行的人,才能做出真正面向消费者的好产品。

2、只有敢于让人试,才有可能是真正能胜过同类的好产品。

3、主动打破信息不对称,才是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好商家。

▲还记得这个小黑胖子吗?不忘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4970.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