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硬核推荐(《独行月球》:中国科幻的一小步,开心麻花的一大步)

花白达人    2023-01-01    290

原标题:《独行月球》:中国科幻的一小步,开心麻花的一大步

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问题:

微信登录页面中,那个站在月球上望着地球的人是谁?他是如何登月的?又为什么要孤孤单单地望着地球?

这个问题在暑期档即将迎来一个“答案”。

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这是开心麻花最新电影《独行月球》讲述的故事。影片在7月29日正式上映前,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就已突破1亿大关,并在猫眼、淘票票双平台获得了9.6的点映高分。有媒体预测影片落点票房将在45亿左右,完全具备冲击2022年度票房冠军的实力。

电影市场重新热闹起来是一件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观众的观影热情。 不过作为一部承载了太多期待的科幻喜剧电影,希望抛开“热烈”本身,对影片本身进行一些讨论。

可以肯定的是,影片的“笑果”还是比较足的,基本做到了每分钟都抛出包袱,如果是冲着喜剧去看的观众应该不会失望大家关心的沈腾、马丽戏份问题,也可以得到保证,尤其是沈腾,这部应该是继《西虹市首富》后他个人戏份最多的电影作品,含腾量满满。单是这两点,就应该会让不少观众放下心来。

《独行月球》一个很重要的标签是“科幻”,影片也确实在科幻设定和特效上下了不少功夫。全片95%的镜头涉及特效,同时为了模拟真实月面,剧组更在6000平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月球基地。 影片“硬科幻”的元素并没有那么强,故事本质想要探讨的还是孤独与担当这两个大命题,而这恰好分别对应的就是影片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内容。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影片的主线是独孤月被落在月球后的生活,以及重返地球之旅,而辅线则是独孤月与马蓝星之间关系的变化。

从《夏洛特烦恼》到《独行月球》,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男女主人公的“强弱关系”有着巨大的调整《夏洛特烦恼》时马冬梅为了夏洛无怨无悔地付出,只为与他好好过日子,这种角色设计曾经获得了不少诟病;而在《独行月球》中,独孤月则成为了甘愿向马蓝星付出全部的那一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了当下电影表达中女性视角有所转换的思潮。

《独行月球》属于非常典型的“以人带戏”的作品,即演员在电影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使一些比较平庸烂俗的桥段,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个人英雄主义影响下的主角性格,我们早已经不陌生了,独孤月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在沈腾的诠释下,独孤月的形象并不脸谱化,而是显得生动立体:他有几分自恋,也有几分贱萌,甚至会有一些碎嘴子的幽默,这也很符合大众对于沈腾本人的印象。

因为被滞留月球,被动成为英雄,沈腾有着大量在月球上的独角戏,在采访中他也介绍说,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对着空气表演。这样的段落很难演,沈腾的表演很真实,尤其很多心酸的时刻他笑着笑着就流泪了,但在流泪之后又会不自禁笑出声来,非常鲜活。 而和马丽不多的对手戏里也能看到两人仍然有着极强的默契感,这也是“沈马组合”久违的合体,也让影迷倍感期待。

但需要指出的是, 《独行月球》仍然犯了许多商业喜剧的通病。比如为了强化反转,突出人物弧光,没有在细节上做到更加扎实的刻画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独孤月和金刚鼠之间的互动,其实设置金刚鼠这个角色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很少有故事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就连《鲁宾逊漂流记》到了中后期也要出现“仆人星期五”来扩充故事。独孤月与金刚鼠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甚至后来独孤月为了救“刚子”愿意改变自己的任务计划,这是莫大的牺牲,而这整个过程,其实缺乏更令人信服的细节:独孤月是如何对“刚子”实现改观的?是否有某件事情促使它们的情谊更加坚固?这些在电影中没有进行充分呈现非常可惜。同时,影片中的插曲虽然动人,但用得太多,不免有强行煽情之嫌。 开心麻花在电影的音乐的制作上,一直花了很多巧思,也捧红了多首影视歌曲,但如何巧用,如何把握体量,或许也是未来的命题。

明年就是开心麻花成立的第二十个年头了。

时间回到2003年,田有良、遇凯、张晨几个年轻的创作者,希望制作一部电视剧,却因为“非典”不得不将计划搁置。因为田有良之前曾经创作过话剧《翠花,上酸菜》,所以他们将视角投向了舞台剧领域。当时的舞台剧市场基本以严肃作品为主,所以三人决定,要做就要做一部喜剧出来,填充市场的空白,《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就此诞生了。这部戏虽然票房不够理想,但却收获了许多观众的鼓励,遇凯、张晨决定将这件有意义的事继续做下去,他们成立了公司,并以第一部戏的名字命名:“开心麻花”。

之后的开心麻花积极拓展版图,涵盖了音乐剧、喜剧电影、网络剧、栏目剧,综艺等多个领域。当然中国观众第一次对这个喜剧品牌留下深刻印象,无疑来自春晚——2012年央视春晚的小品《今天的幸福》。《欢乐喜剧人》的播出更是使得几位团队成员沈腾、马丽、常远、艾伦等愈加深入人心。

在电影领域,虽然几位团队成员参演过很多喜剧影片, 但真正意义上由开心麻花出品主控的影片只有9部,分别是《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半个喜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独行月球》,以及春节撤档的《超能一家人》在这几部已上映作品中,大部分影片的口碑都维持在良好的水准,且创造了“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迹,目前开心麻花电影的最高票房26.27亿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创造,《独行月球》无疑有望创造新的纪录。

开心麻花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一线的喜剧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分依赖于老牌成员沈腾、马丽仍然是大众对于开心麻花的第一认知。

这几年虽然也在力捧艾伦、常远、魏翔、黄才伦等其他成员,但真正能够撑起票房却还是任重道远。所以到了《独行月球》,沈腾马丽的合体回归,以及“百分百含腾量”仍然是最重要的卖点。

比较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虽然都处在病毒疫情肆虐的环境下,但中国喜剧电影的状态与当年却已是天壤之别。中国内地的喜剧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早期冯小刚引领的贺岁喜剧,主要以抛出“慢包袱为主”,注重人物的对白,这时候王朔、刘震云等作家编剧的重要性格外凸显;后来《疯狂的石头》《泰囧》等新类型喜剧横空出世,前者属于很典型的“多线索叙事”,后者属于“公路冒险喜剧”,都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了国内喜剧创作的热潮。直到2015年《夏洛特烦恼》上映,在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依靠“自来水”的力量,斩获14.44亿票房,这种从舞台剧创作借鉴而来,有着奇特设定的影片,又成为了许多创作者心向往之的类型。

不过近些年除了大碗娱乐《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之外,很少有影片能复制麻花式喜剧电影的成功,究其本质, 还是在于开心麻花的大多数喜剧电影都是从他们的舞台剧改编而来,对于包袱及观众笑点的把控,是经过时间和场次验证的

而非舞台剧改编的影片,像《西虹市首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都改编自国外经典的喜剧电影,这为影片在“笑点”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独行月球》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虽然影片改编自同名漫画,但想要把其影视化还是需要一定的原创性,而不仅仅是之前几部作品本土化那么简单。 从《独行月球》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脱口秀、短视频等流行青年文化对于喜剧创作的影响,不仅笑点和台词的输出需要更加密集,在包袱的质量上也在力求做到雅俗共赏,甚至需要引入一些“谐音梗”及“抖音梗”。毕竟现在的观众已经很难有耐心接收一部“慢包袱”的喜剧了,大家希望看到更直接、更带动情绪的笑料。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开心麻花的转变似乎势在必行。于是这一次,他们选择扩大投资体量,打破观众印象中“低成本喜剧”的标签,同时也请回了两位主力队员沈腾和马丽。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仍然能看到以导演张吃鱼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在努力进行一些新式的作者表达。

比如影片的结尾,独孤月为了拯救地球,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彩蛋部分留了一个独孤月与马蓝星重逢的美好幻想,但本质上还是悲剧结局。在开心麻花过往的喜剧电影中,除了《驴得水》留白式的结尾外,其他无一例外都是合家欢式的圆满。

但正所谓“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这一次《独行月球》用喜剧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这势必会令一部分喜欢纯喜剧的观众对结局感到伤怀且略有遗憾,开心麻花用自己的坚持,努力寻找商业与表达之间合宜的位置,这一点值得鼓励。

对于中国科幻来说,《独行月球》只是一小步,我们已经有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未来还有《宇宙探索编辑部》《三体》等更多作品为其添砖加瓦,而对于陪伴了我们近二十年的开心麻花来说,这一次的改变,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撰文:二十二岛主

编辑:朱凡 Juvan Zhu

关注 VOGUEfil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5769.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