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学到了吗(科学家已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警惕这7种塑料成分,危害全身多个器官)

花白达人    2023-02-02    251

  2022年3月,一篇发布在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研究,首次在人类血液里发现了微塑料(粒径。

  塑料制品,早已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包装、建筑、地板、食品生产和包装、炊具、保健用品、儿童玩具、休闲用品、家具、家用电子产品、纺织品、汽车以及化妆品等等。2020年,全球塑料产量近3.67亿吨,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11亿吨

  而近年研究发现,微塑料已经污染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深海里、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贝类、食盐、饮用水、啤酒,还有一些飘在空中,随着雨滴飘落在高山和城市上空……

  图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08_Vegan_lunch_brunch_outdoor,_broad_bean_salad_-_vegan_lunch_in_Stockholm,_Sweden.jpg#file under CC-BY-3.0

  2020年,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塑料食品容器会将大量的塑料微粒释放到热水中——比如,当父母摇晃塑料奶瓶中的热水、让奶粉溶解时,最后可能会让婴儿每天吞下超过一百万个微塑料颗粒。

  很多人担心的是——长期接触塑料,甚至摄入和吸入了微塑料,会危害健康吗?危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今天,健康榨知机就来跟大家详细说一说↓↓

  塑料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内分泌协会(Endocrine Society)和国际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网络(IPEN)在2017年发表过名为《塑料、内分泌干扰物和健康》(PLASTICS, EDCs & HEALTH)的报告,就总结了塑料制品中常见的7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接触途径,还有它们的健康危害

  塑料生产过程中,许多内分泌干扰物(EDCs,一类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及器官的化学物质,如双酚类、烷基酚类等),常被用作添加剂,从而让它们具备某些特性,比如颜色或柔韧性;此外,在塑料生产或循环再利用过程中,也可能被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如苯乙烯、二噁英等。

  塑料中含有的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渗入食物、水和环境,并通过食物、呼吸、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内分泌系统及器官产生危害,影响肾脏、肝脏和甲状腺功能,增加癌症、糖尿病、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及炎症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生殖发育改变、不育以及生殖细胞改变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相关器官,男性(左)和女性(右)。自上而下分别为:松果体、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心血管、乳腺、肝脏、肾上腺、肾脏、胰腺、脂肪组织、卵巢、前列腺、睾丸和骨骼(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1.双酚类(Bisphenols)

  主要指双酚A(BPA),常用于可重复使用的食品饮料容器、可重复使用的水瓶、食品罐头内衬、医疗和体育设备、眼镜镜片、热敏纸收据(比如购物小票)和塑料水管。

  接触途径

  当双酚A从包装材料浸出到食品和饮料中时,大多数人都会接触到双酚A;也可以从垃圾填埋场中沥滤出,污染废水、地下水和淡水,进而通过日常饮水进入人体;此外,在世界各地海滩的沙子中,也发现了双酚A,这主要来自海洋废弃物污染。目前,许多国家已采取行动,禁止婴儿奶瓶中含有双酚A

  健康影响

  大量证据证实,双酚A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行为。长期暴露于双酚A,会增加焦虑、抑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卵子细胞分裂,造成不良生殖结局。

  在女性中,双酚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生育力降低以及糖尿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双酚A会影响生育能力,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此外,双酚A还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升高有关

图片来源:123RF

  2.烷基酚类(Alkylphenols)

  接触途径

  烷基酚类常用于乳胶漆、杀虫剂、工业清洁剂、脱脂剂、粘合剂、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如化妆品和日化品)、油漆和防尘剂中,以及作为紫外光稳定剂(UV stabilizers)存在于多种塑料中。此外,一些烷基酚类化学物质被批准用作间接食品接触物质,另一些则被用作水管和地板中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剂。

  健康影响

  烷基酚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模拟雌激素,破坏生殖系统,与男性不育、精子数量减少和前列腺发育中断有关。此外,有研究显示,职业暴露于烷基酚类化学物质,与男性和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3.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酯是广泛用于生产或促进柔韧性、降低塑料脆性的化学添加剂,在医疗和建筑产品中用作增塑剂,在个人护理产品中用作基质和溶剂,在药物和膳食补充剂、食品和饮料包装以及儿童玩具中用作填料

  接触途径

  常通过口、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邻苯二甲酸酯经常从食品包装、化妆品、身体护理产品和玩具等物品中进入到环境中。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是通过食品包装经口摄入,以及使用化妆品,此外家庭灰尘中也存在高水平的邻苯二甲酸酯。

  健康影响

  邻苯二甲酸酯可降低睾酮和雌激素水平,阻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研究显示,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不仅与妊娠下降、高流产率、贫血、毒血症、先兆子痫、绝经早、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异常以及生育力降低相关,还可能影响多代生育力

  此外,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盐,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并与血压升高、肥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4.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全氟化合物广泛用于防水和防污衣物、食品接触包装材料、润滑剂、地毯处理、油漆、炊具,并作为消防泡沫中的分散剂,还可用于制造塑料用含氟聚合物。

  接触途径

  全氟化合物在工业中的使用,以及机场中使用的消防泡沫,是全球普遍饮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还可从垃圾填埋场渗入当地供水系统。大多数人通过饮用自来水接触全氟化合物。此外,全氟化合物也可从包装纸和炊具进入到人们的食物中。在人类的尿液、血清、血浆、胎盘、脐带、母乳和胎儿组织中,也都发现了全氟化合物。

  健康影响

  全氟化合物会破坏代谢,影响免疫系统、肝脏和甲状腺功能,改变青春期到来的年龄,增加乳腺癌风险;还与肾癌、睾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升高相关。

  5.溴化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溴化阻燃剂是一类用于降低塑料产品可燃性和防止火灾蔓延的化学品。常存在于电子产品外壳(例如计算机、电视、家用电器的塑料外壳),电线涂层,纺织品,家具泡沫,地毯,建筑材料泡沫以及儿童塑料玩具中。

  接触途径

  溴化阻燃剂可存在于家庭灰尘中。儿童使用含有溴化阻燃剂的玩具时,从手到口,均可摄入溴化阻燃剂;塑料废物的处理,是人类溴化阻燃剂暴露的重要来源之一,抽样调查显示,在全球商店中,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儿童塑料玩具中,广泛存在溴化阻燃剂。

  健康影响

  溴化阻燃剂会破坏男性和女性生殖发育,改变甲状腺发育,影响神经发育。长期接触溴化阻燃剂,还与儿童精神、运动及注意力表现降低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6.二噁英(Dioxins)

  二噁英被认为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是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的产物。当生产含有溴化阻燃剂的塑料产品,以及当含有溴化阻燃剂的塑料,在再循环过程中被焚烧或加热被重新塑造成新产品时,就会产生二噁英。二噁英可与土壤结合,能在动物和人体脂肪组织中积累。

  接触途径

  人们可通过口服、皮肤和吸入等途径接触二噁英。接触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儿童玩具、电子产品等,均有可能暴露于二噁英。在电子产品废物装运、倾倒和焚烧的社区,塑料废物堆积的垃圾填埋场,以及将塑料废物作为燃料的社区,都发现了当地食物链被二噁英污染。

  健康影响

  长期接触二噁英会影响大脑发育,破坏甲状腺和免疫系统功能,并与多种癌症和免疫系统损伤风险增加相关。

  7.紫外线稳定剂(UV stabilizers)

  紫外线稳定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用于保护塑料建筑材料、汽车零件、蜡和油漆不因紫外线辐射而变质。

  接触途径

  紫外线稳定剂可以从食品包装材料中渗入到食品中;也存在于屋尘中。

  健康影响

  有研究显示,紫外线稳定剂会破坏内分泌功能,阻碍正常发育,并诱导雌激素效应。

  如何减少塑料危害?

  对于如何减少塑料及塑料制品带来的危害,报告指出,鉴于目前无法完全消除塑料,因此应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塑料中含有的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机制,开发出预防毒性或治疗不良健康后果的方法。同时还需要进行研究,开发出不含内分泌干扰物、不会引起健康问题或破坏环境的塑料或“绿色材料”,以作为替代品。

图片来源:123RF

  另外,关于塑料微粒,目前还没有已发表的研究直接检测到塑料颗粒对人体的影响。而目前环境中塑料微粒的含量还很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不明显,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数字可能会持续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塑料微粒的影响,因为他们的体型、体重更小,而且更喜欢在地板上接触、更喜欢频繁地把手放进嘴里。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

  •   尽可能少用塑料及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可能的话,用玻璃或者不锈钢制品来代替塑料制品(注意,披萨盒等纸质包装盒、铝制的罐头等,内衬仍然可能有双酚A)。

  •   如果不得不用时,要正确使用塑料制品,不要把食物或饮料放塑料容器中加热,也不要把塑料制品放入洗碗机中清洗。

  •   为了减少奶瓶释放的塑料微粒,建议:先用玻璃容器调制宝宝的奶粉,等奶冷却后再装进塑料奶瓶里;奶瓶消毒后,用非塑料水壶中煮沸过的冷水冲洗奶瓶,这样能洗去消毒过程中释放的塑料微粒。

  •   为了减少家里灰尘里中的塑料微粒,建议:经常定期吸尘(而不是清扫)能减少室内的塑料微粒水平,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购买电子真空吸尘器进行清洁;衣服、地毯和家具最好选择天然纤维(棉、麻、丝、毛等),而不是合成纤维,这样可以减少室内微塑料的脱落。

  此外,使用塑料制品时,最好留心观察一下上面的回收标识,不要弄混了用途。

塑料分类系统(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1号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常用作矿泉水瓶、饮料瓶材料,不可盛装热水,不可加热,循环使用不可超过10个月;

  2号塑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常用作药瓶、洗护用品容器材料,不可盛装食品,不可循环使用;

  3号塑料(聚氯乙烯,PVC)常用作雨衣、建材、非食品用容器等材料,不可盛装食品,不可循环使用,加热会有有毒气体产生;

  4号塑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常用作保鲜膜、塑料膜材料,不可加热;

  5号塑料(聚丙烯,PP)常用作水桶、食品用容器材料,可微波炉加热,可循环使用;

  6号塑料(聚苯乙烯,PS)常用作建材、玩具、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等材料,不可微波炉加热,不可盛装橙汁等酸性饮料;

  7号塑料

  (其他)包含种类繁多,具体情况还需参考进一步说明,其中聚碳酸酯常用作水壶、奶瓶材料,不可加热。

  简单总结一下,生活中大家需要尤其注意

  •   PET材质矿泉水瓶、HDPE材质的空药瓶,都不能装热水,也不建议用来装米和豆子;

  •   PS材质的快餐盒、LDPE材质的保鲜膜,都不能放进微波炉里加热;

  •   PP材质的塑料餐盒能用微波炉加热,可以长期反复用。但为了健康和环保,还是建议大家首选玻璃餐盒。

  另外,你可能还想看:

  很多人吃过的这种酱油,竟是“假酱油”?

  12种农药残留最的蔬菜水果,怎么吃?

  食物发霉后去掉坏的部分,好的部分还能吃吗?

  ……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 放心吃 

  获取更多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

参考资料

  [1]Leslie, H. A., Van Velzen, M. J., Brandsma,S. H., Vethaak, A. D., Garcia-Vallejo, J. J., & Lamoree, M. H. (2022).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63,107199.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199

  [2]PLASTICS, EDCs & HEALTH. Retrieved Nov 18,2022 fromhttps://www.endocrine.org/-/media/endocrine/files/topics/edc_guide_2020_v1_6bhqen.pdf

  [3] Plastics pose threat to human health.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2/tes-ppt121520.php

  [4]Endocrine-Disrupting Plastics Pose GrowingHealth Threat. 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42715

  [5] Microplastics are common in homes across 29countries. New research shows who’s most at risk. 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 https://theconversation.com/microplastics-are-common-in-homes-across-29-countries-new-research-shows-whos-most-at-risk-189051

  [6] Soltani, N. S., Taylor, M. P., &Wilson, S. P. (2022). International quantific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indoordust: prevalence,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EnvironmentalPollution312, 119957.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2.119957

  [7] Microplastics are everywhere — but are theyharmful?. 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143-3

  [8]Plastics - the Facts 2021-An analysis ofEuropean plastics production, demand and waste data. 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https://plasticseurope.org/wp-content/uploads/2021/12/Plastics-the-Facts-2021-web-final.pdf

  [9] Decades of research document thedetri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BPA – an exper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maternal health explains what it all means. Retrieved Nov 18, 2022 from https://theconversation.com/decades-of-research-document-the-detrimental-health-effects-of-bpa-an-expert-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maternal-health-explains-what-it-all-means-18463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6767.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