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巴西在被葡萄牙殖民之前说什么语言?)
这问题也太大了,巴西可是全球面积第五大国家,原住民语言非常多……以下的7000字回答也只能做一些简要介绍。在葡属巴西前期最重要的原住民语言是图皮语(Tupí),是其所属图皮亚语系(Tupian)的名称由来,在当时可作为葡属巴西通用语,但是在汉语互联网上资料也少得可怜,更别说其它语言了。确实,巴西原住民存在感放在整个美洲大陆[1]上属于垫底行列,所以有这种提问也是意料之中。
一. 巴西原住民情况概述
由于巴西直到现在对于原住民都不怎么重视,所以追溯前殖民时期的语言比较困难,下面还是先从当代的情况着手(当然现在还在说的语言在殖民以前肯定也是有的,没跑题)。以下是本人基于 Muturzikin 网站制作的南美洲语系分布图,这里先看个大概印象就好——在环巴西一圈的西语美洲,尽管各式颜色的原住民语言嵌在整体深绿色的西语地区内,但保留情况相对还可以;然而看向巴西时就会发现,满屏充斥着浅绿色的葡语区,原住民语言的分布非常有限。

当然即便如此,毕竟巴西有852万km²,这么庞大的面积似乎撑起来了217种语言(基于 Ethnologue)、全球第10这样一个可观的数量。

但如果按各语种母语者中位数的升序排列,撇去本来总人口就很少的皮特凯恩群岛和梵蒂冈,巴西以210人荣登第三,全球也就只有澳大利亚和美国对原住民语言的灭绝更惨烈了。事实上根据 Ethnologue 的统计(目前我只能获取到2019年的数据),巴西的葡语母语者有1.94亿,占当年总人口的92%,剩余人口里德裔未改说葡语的(标准德语、下萨克森语、洪斯里克语/Hunsrik、门诺低地德语/Plautdietsch 等)占2%,意大利裔(标准意语、威尼斯语等)也占2%,剩余的欧裔占1%,原住民语言使用比例不超过5%。

汉语互联网上甚至对巴西原住民的资料都很少,结绳志 公众号的一系列文章值得一看,以下做一些概括,也权当是正式进入语言环节前的铺垫(或者如果直接奔着语言而来,可跳过这部分)。
根据2010年普查结果,全巴西只有90万原住民,占总人口不到0.5%(答主按:相比之下,美国原住民问题虽然一直被批,但好歹是1%;澳洲原住民在汉语互联网上毫无存在感,但实际上有3%),很大原因是之前人口普查时不重视乃至不设置“原住民”这一选项(尤其是在城市居民中),迫使原住民选择“棕褐人”(pardo,即欧裔、非裔、原住民等等各种混血排列组合的统称),这种基于肤色的划分就算退一步对于肤色偏浅的一些原住民群体来说,也是很不合适的。巴西非裔也同样歧视原住民,觉得后者应该待在森林里,这一想法就像是把欧洲人对非洲人的所作所为在原住民身上重现了一遍;好一些的也会质疑原住民认同,但相对地非裔就算出生在巴西,也能自我认同为非裔。与此同时,原住民完全不认可“印第安”称呼,认为这只是哥伦布走错了之后随便起的称呼,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字,不能统称“印第安”。(答主按:所以本回答的称呼全部是“原住民”)由于国家长期不重视原住民,所以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服务员居然对原住民说西班牙语,觉得后者是从哥伦比亚来的球迷,意识不到巴西还有这种长相的人。事实上在里约乃至在巴西葡语整体中,留下了很多图皮语的痕迹,只是因为完全缺乏宣传(甚至被刻意销毁资料),导致广大巴葡母语者意识不到这点。
二. 巴西语言概述
下面正式进入语言版块。开头用的那张图是目前巴西的语言情况,至于之前一些留下记录但已灭绝的语言,则基于 Glottolog 上的信息。
以下每种不同的点代表不同的语系。不过注意,深蓝圈的都是孤立语(只是图例相同,互相都没有已判明的亲属关系),浅绿三角是无法分类的语言(资料太少导致无法确认和其它语言的亲属关系),黄方块是未确认的语言(资料实在太少导致甚至无法确认其是否存在),黄三角是已作废仅留作保存的语言点——尤其是无法分类、未确认和已作废的语言在巴西特别常见,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亚马孙雨林对语言调查的阻碍,以及原住民语言灭绝的速度过快导致很难留下什么完整的记录。(另外有那么几种橙方块是印欧语,来自殖民之后的欧洲移民,在本问题中不需要关注)

下面显示的是当前各语言的濒危程度,只需要看颜色即可,黑色的是已灭绝,深红的是几乎灭绝,红色濒危,橙色危险,浅绿受威胁。可以说整个巴西本土只有巴西手语还处于健康的状态(葡语的语言点取在葡萄牙,所以看巴西时没有;而巴西手语属于法国手语语系,也是殖民后才带过来的……),有相当多的语言已灭绝或处于灭绝的边缘,相比之下边上秘鲁稍微好一点(巴拉圭这里看起来不太出色,但事实上全国有堪称美洲语言奇迹的瓜拉尼语,后面也会提到一点)。

然后具体看到语系分类上,巴西最重要的有六个语系:图皮亚语系(Tupian)、大热语系(Macro-Jê,但因为有些争议,Glottolog 上只取了“核心大热语”)、阿拉瓦卡语系(Arawakan)、加勒比亚语系(Cariban)、帕诺-塔卡纳语系(Pano-Tacanan)、图卡诺亚语系(Tucanoan)。以下不作特别说明时用都是语言濒危程度图,图例同上。
三.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分界线以东的主要语系
先上个巴西行政区划图:

以下信息主要搬运自英语、葡语、西语维基,以及 L. Campbell (1997):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The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f Native America。
1. 图皮亚语系(Tupian)

图皮亚语系在南美的分布范围很广阔,主要是亚马孙雨林、巴西东南部沿海雨林、巴拉圭等地。濒危程度见上图,下图是按语言谱系的分类,每个色点表示不同的语族。其中所有蓝色的是图皮语所属的马维提-瓜拉尼(Maweti-Guarani)语族,都是后来(主要顺着河流)向四周扩散出去的结果;而在巴西西部朗多尼亚州(Rondônia)有一片各色点聚集的地方,图皮亚语系的八个语族里能找到六个,一般来说一个语系内语言多样性最高的地方便最有可能是其发源地。(当然不是所有语系都是这样的,像下面提到的阿拉瓦卡和加勒比亚语系的发源地猜测就争议很大……)


根据继教皇子午线之后新划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西 Tratado de Tordesillas / 葡 Tratado de Tordesilhas),葡萄牙和西班牙按照经度各占据世界的一半作为殖民地,大约西经46度以东的南美东部属于葡萄牙,于是有了葡属巴西最早的范围,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图皮亚语系和大热语系,深入亚马孙等内陆地区接触其它四大语系是之后的事了。
在葡人抵达东南沿海(比如今天的里约、圣保罗等)时,最先遭遇的是图皮亚语系扩散到最外层、距离语系发源地非常远的图皮人(Tupí,准确来说是其中的图皮南巴人/ Tupinambá),毕竟当时的葡人数量还远少于图皮人,于是在葡属巴西早期图皮语成为了通用语(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有过殖民者支持当地沿海语言成为更大范围通用语的例子,比如斯瓦希里语在阿曼、英国、德国的殖民之下,从桑给巴尔岛周边扩散到了东非海岸线各地,详见这里的八/5)。——而图皮亚语系也因此得名,然而从当代视角去考察整个语系,会发现取的代表在整个语系内的位置实在是太偏了。如果换条世界线,假设阿兹特克征服欧洲时先在葡萄牙建立据点,然后就把整个印欧语系按最靠西的地方命名为“葡萄牙语系”了……

由于葡人带来了拉丁字母,使得图皮语尽管远离各个自源文字中心,也出现了一种通常是有悠久书写记录的语言才会拥有的时期——古典图皮语。就像“古典拉丁语”一样,“古典”一般指的是某语言在某段时期有较为丰富的文献记录,和到底多“古”倒并没有很强的联系。类似的情况在美洲也有但不多,像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后,也采用纳瓦语作为当地通用语,并留下了大量基于拉丁字母的记录,大大丰富了原本阿兹特克手抄本的文献(但毕竟中部美洲是有自源文字中心的,可能是奥尔梅克,这点和远在南美东南部的图皮语完全不同),因此也有一个“古典纳瓦语”阶段,不过总之仍是少数,绝大多数原住民语言缺乏殖民者当局的支持。
然而和文明相对发达、涌入外来人口不至于太多的中部美洲相比,古典图皮语从16世纪起的繁盛最多只延续到了18世纪初。由于巴西淘金热的影响大批葡人涌入巴西,同时跨大西洋贸易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非裔奴隶,加之支持使用图皮语传教的耶稣会士也遭到驱逐,本就实力相对薄弱的图皮人已经难以像中部美洲或克丘亚那样维持住自己的语言社群,巴西通用语的地位便向着葡语转变,图皮语的范围则越来越小。
在当代,图皮语以“涅恩雅图语”(Nheengatu,/ɲɛʔɛ̃ŋaˈtu/)的形式存活了下来,只有大概不到2万的使用者(虽然在巴西也算可圈可点了……),他们从东北部的马拉尼昂州(Maranhão)迁移到了西北部亚马孙州的里奥内格罗(Rio Negro)地区,并同化过一些当地的阿拉瓦卡语系使用者。毕竟曾经辉煌过,现代也存在一些复兴措施,在前面提供的结绳志公众号文章链接的里约部分也有涉及。
而目前图皮亚语系乃至全美洲原住民语言中发展情况最好的无疑是瓜拉尼语,在巴拉圭享有官方地位,全国有95%的人口会说,但母语者只占84%,全国能有一成人口学原住民语言放在美洲都堪称奇迹了(相比之下全国的西语母语+二语人口仅63%)。也因此,这个语系逐渐有了“图皮-瓜拉尼语系”的别称。
2. 大热语系(Macro-Jê)
名称里带 macro- 或 trans- 的经常是一些证据不够充分的大/超语系猜测,所以 Glottolog 上实际上展示的只有核心大热语系,和维基上给的会有一些差异。但基于热语族构建出的大热语系是南美众多超语系假说中最可靠的一个,也是在 Glottolog 上唯一一个能查到的带 macro- 的语系名,其它像“大安第斯语系假说”什么的根本就不会出现……


下面是 A. Nikulin (2020): Proto-Macro-Jê: um estudo reconstrutivo 里给出的(比较大的)大热语系范围,比如位于巴西西南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和玻利维亚北部的奇基塔诺(Chiquitano)语系在 Glottolog 上算作是独立语系,不判定为核心大热语。

奇基塔诺(Chiquitano)语系可看向玻利维亚北部,在 Muturzikin 原版地图上和大热语系画的是同一个颜色,但我在标注时做了区分:

大热语系在巴西东部广泛分布,主要是在巴西高原等的内陆地区,确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族群和东海岸各地的图皮人比邻而居,他们和其它一些语系的使用者被图皮人一道称为“tapuia”(敌人),这一称呼也使得葡人最早以为巴西只有两类人群:图皮人和 tapuia,到后来19~20世纪时人类学家才停用 tapuia 这一蔑视性称呼,基于语言共性改用新的统称“热人”(Gê,正字法改革后拼写为 Jê)。(当然在美洲没改掉蔑称的例子比比皆是,“爱斯基摩”、“易洛魁”等等……)
由于大热语系使用者没有分布在最靠沿海的地区,丧失了被葡人接受为殖民地通用语的先机。同时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比图皮人更低、传教和同化难度更大,而图皮语地位在葡属巴西前期是靠耶稣会士的重视才保住的,因此大热语人群普遍遭到轻视。加之巴西高原上缺乏雨林的庇护,所以受到大量屠杀灭绝,语言也被葡语快速替换消失,可以发现前面 Glottolog 上识别的30种语言里有近一半已灭绝。总之按语言数量来说,大热语系确实是《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分界线以东语种数量最多的语系,但语言影响力和数量没什么必然联系……
二.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分界线以西的巴西主要语系
在这之后,《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效力逐渐减弱(具体可见这个回答),葡属巴西不断向亚马孙雨林等美洲内部推进,又遭遇到了几个新的语系(虽然其实图皮亚语系的主体也是在亚马孙里面……),此时连前期最强势的图皮语都已经开始衰弱,亚马孙内部的这些语言也基本再也没有可能挑战葡语的地位。

不过确实,受到雨林的庇护,在亚马孙内语言被葡语替换的速度会变慢,但相对地语言调查的难度也大幅度增加,南美洲尤其是亚马孙和新几内亚岛类似,是全球目前语言调查进展最不理想的两块地区,相比于地理情况相对适宜、社会稳定且国家资助绝对充裕的美国和加拿大,资料简直是天差地别。

下面颠倒一下,用颜色来表示语言记录情况,而不再像上面一样表示语言濒危情况,且只保留“有简要语法”、“只有音系”、“只有词表或更少”三种情况,总之亚马孙雨林里确实是老大难问题……


1. 阿拉瓦卡语系(Arawakan)
回归正题,阿拉瓦卡语系是全南美分布最广泛、语种数最多(77种)的语系,南北方向从大安的列斯群岛和中美地峡一路延伸大查科地区(Gran Chaco,大概是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西部、阿根廷北部),东西方向从亚马孙河入海口深入到安第斯山脉脚下;如果把一些二语地区全部算上,整个南美洲只有乌拉圭和智利完全没有阿拉瓦卡语系的分布。不过因为早先关于美洲语言的超语系假说盛行,Kaufman (1994)提出的“阿拉瓦卡”其实涵盖了其它一些小语系,而现在的阿拉瓦卡语系在当时称为子分类“迈普雷亚”(Maipurean),只是后来超语系假说的证据不充分,“迈普雷亚”和“阿拉瓦卡”现在也可以换着用。

然而和图皮亚语系的命名方式一样,上面两个名字都是某一种语言的名称。阿拉瓦克语(Arawak,自称为 Lokono)目前位于加勒比南岸东部的几个圭亚那,迈普雷语(Maipure)是18世纪时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上游的通用语。
阿拉瓦卡语系的最北端曾经是加勒比北部的塔伊诺语(Taíno,塔伊诺人就属于哥伦布遭遇的第一批原住民),其近亲海岛加勒比语(加勒比亚父系+阿拉瓦卡母系,语言不是加勒比亚)以加里富那语(Garifuna)的形式在加勒比海岛原住民语言灭亡后仍存活于尼加拉瓜、伯利兹[2]等国。而该语系的南端也深入亚马孙雨林,来到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国,不过巴西境内的阿拉瓦卡语情况都不是很好……

2. 加勒比亚语系(Cariban)
加勒比亚语系这个名字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确实有一小支从南方登陆了小安的列斯群岛并和阿拉瓦卡语使用者冲突,但主体都分布在南美洲北部而非加勒比海岛上,甚至最南端抵达了巴西中部。虽然没有上面的阿拉瓦卡语系和图皮亚语系那么大,但放在鲜有大型语系的美洲而言也相当靠前了。不过其发源地的争议也很大,从美国南部到巴西中部欣古河(Xingu)上游的都有。

汉语互联网上可能唯一能找到一些信息的加勒比亚语是亚马孙州的 Hixkaryana,特点是极其罕见的 OVS 语序。(对,加勒比亚语的代表在亚马孙……位置很容易弄错)
3. 帕诺-塔卡纳语系(Pano-Tacanan)
帕诺-塔卡纳语系分布在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的交界处,相比于上面四个语系来说,范围就要小了很多。

具体来说,大部分红色的是帕诺语族,小部分黄色的是塔卡纳语族。(不过另外在 Muturzikin 上,这两个是分开的不同语系)

4. 图卡诺亚语系(Tucanoan)
图卡诺亚语系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的边界上,但恰巧这里的语言分布非常密集,所以如果单看语言数量,也能在巴西各语系里占据一定的存在感。

5. 皮拉罕语
最后,请出语言学上的知名案例,在知乎上一搜就能搜到的、存在感力压瓜拉尼语和克丘亚语的——皮拉罕语(Pirahã),目前是孤立语(曾经属于穆拉语系 /Mura),位于亚马孙州东部,有200~300个母语者。一些特点包括:已分析出的音位极少(但同时又有极端罕见音位)、数词和颜色词非常简单、句法缺乏递归等等。
——这可能是最符合“巴西印第安人”(或“亚马孙印第安人”)刻板印象的语言,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语法也简单”,非常富有丛林里的异域风情,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是一看到这个问题就立刻往下翻找皮拉罕语在哪儿的。当然皮拉罕语的稀有特征确实叠得多了一些,但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亚马孙乃至美洲原住民语言都没有那么“奇怪”,只是放在美洲只有最突出的冰山一角能吸引眼球罢了。
最后也需要指出的是,美洲各国对于原住民的认同与语言传承也天差地别,原住民的整体生活情况确实不怎么样,国内经常宣传的美国对原住民的迫害套在巴西这边倒是也大差不差,但请不要看了本回答后把这一情况施加到全体美洲国家上,墨西哥的立国根本来自阿兹特克神话,危地马拉的玛雅认同在近现代不断强化,巴拉圭大致达成了瓜拉尼语和西语的双语社会,玻利维亚将境内的36种语言全部赋予了官方地位,同样克丘亚语社群在秘鲁和厄瓜多尔也仍保有相当规模。当然在中美地峡的中间四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原住民语言保留情况相对没那么好,南锥体三国(智利、阿根廷、乌拉圭)更次,加勒比海岛更是连原住民语言的影子都没了,但总之,美洲不是铁板一块,在殖民后各地差异很大,在殖民前的差异自然更大。
像葡萄牙这样的民族国家在形成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同化吞并周边更弱小的语言,但仍然存在米兰达语(mirandés)这样的小众语言。更别说巴西,只是葡语美洲没有像西语美洲那样分裂罢了,语言多了去了,没有名气而已,总之在结尾处吐槽一下问题描述中的“这个”。值得欣慰的是没有提及“印第安”。

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7224.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