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优等生,这次失手了?)
几年没用的公众号竟然找回来了。曾经怀揣理想,码字为生,见识万千世界后,依然对这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深爱如初。
一直很想写写这个话题,不知道能不能发得出去,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封号。
三年来,此处此刻是广州形势最严峻、最吃紧的时刻。我不过是出了个差,日新增就从几十到几百再到接近2000。海珠区几万人转移,琶洲广交会展馆连夜建起了方舱——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20年。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直在拼尽全力狂奔,想逃离危机四伏的丛林,结果发现又回到了原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是广州。从SARS到Omicron,它没有让大家失望过。不一刀切,能网购有外卖,物价平稳、供应充足,背后都考验着这座城市主政者的魄力与执政智慧。
其实,风险早已经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北上广深乃至杭州,广州是唯一一个没有全面实行扫场所码进入公共场所的城市。直到国庆后很长一段时间,乘地铁,进写字楼、商场、超市都只看绿码,不扫码也不看核酸,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偶尔做核酸。这很符合老广穿着拖鞋、大裤衩吃宵夜的人设,也很符合这座千年商都包容、自由的城市画像。
别的城市我没有发言权,就拿深圳来对比吧。从今年春节后就全面实行扫场所码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8h乃至24h核酸都是司空见惯。对于打工人而言,每天做核酸“续命”比吃饭睡觉还重要。有一次和同事聚餐到半夜11点半,眼皮都在打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赶在核酸点收档前去做核酸,否则明天没法进入写字楼。
所以,曾经的防疫优等生,这次失手了?
我没有答案。因为在这场对抗病毒的浩劫里,没有城市能够幸免,也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前几天出门做核酸,看着街边或贴着“转让”或卷闸门紧闭的店铺,走在空荡荡的江南大道上,回忆着往日的车水马龙,一种说不清是悲凉还是心痛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年慢慢积累下来的财富和信心,在一点点地被侵蚀和消耗。
前几天在魔都和一些媒体老朋友喝咖啡、吃饭。大家普遍认为,“今天是未来5年里最好的一天”。还有人说,以后要“张口吃饭,闭嘴说话”。细思极恐,但,无比赞同。这场自上而下对病毒的清洗,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曾经,一篇新年献词在初中的我的心中埋下了新闻的种子,并笃定通过一群人的努力,可以实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后来转行,是因为发现,原来理想很美好,但它约等于乌托邦。
所有的无力和悲观,都源自于看不到希望。人如蝼蚁,人微言轻,太多不敢说的话只能默默在内心与自己和解,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套用一句很俗的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7516.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