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原创 《人生大事》借由亲情的命题,实现对人性道德的触及,感人至深)
原标题:《人生大事》借由亲情的命题,实现对人性道德的触及,感人至深
依然受到疫情影响的2022年,始终未推出一部真正意义上在票房和口碑上实现双爆的国产电影,大部分的空档都留给了国外的进口片,直到朱一龙主演的《人生大事》上映。
在几乎每一年都能产出一部黑马影片的国产电影市场上,今年占据这一席位的很有可能就是朱一龙的《人生大事》。这部作品讲述的内容既是寻常的,但又具备着高话题度,将国人最不愿提及的生死直接摆在荧幕中。
好评声如潮的《人生大事》,可以依赖着观众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实现票房层面的大爆,且从影片的故事,人物刻画以及演员演技等多重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一部口碑在8分以上的电影。
看过这部影片后,更能够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人生大事。
舒适圈外的灰色小人物,借莫三妹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主旋律,行业剧,悬疑剧等题材渐渐占据主流,直接证明了观众对于现实题材作品的高期待值。《人生大事》的成功与《警察荣誉》、《人世间》有着立足于现实,描绘人间烟火气的共性。
在没有滤镜和强行美化和设置主角光环的情况下,将最真实接地的人物,刻画得让观众动容。
率先关掉滤镜的是朱一龙,他彻底抛开了自己的偶像包袱,不但剃掉了头发,还留了胡子,穿着邋里邋遢的衣服,以一身痞气的混子模样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刨除观众对其固有印象是第一步,这能够让观众将莫三妹与处于顶流位置的朱一龙区分开来,角色与早前其诠释的偶像感满满的男主角大相径庭,这是朱一龙走出舒适圈,拿到的第一个没有金手指和光环,甚至不再那么帅气的灰色小人物。
莫三妹不修边幅,街溜子的模样,即便是不放置在武汉这样的一座城市中,似乎在我们的身边都能够找出一个同样的人,他没有那么绅士稳重,甚至透露着一股粗俗的气质,但却让人感到角色是贴近我们生活的。
看脸的是偶像剧,不看脸的是《人生大事》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剧中的莫三妹从出场开始,到后续真正因为与小文的感情深厚,彻底改变自己,整个过程他的所作所为都有一些上不了台面。
在知道女友不忠时,因打架进入监狱留下了案底,而对方与其分开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在步入中年行列之前,他一无所有,还需要依靠父亲,试图通过父亲的微薄财产支撑自己未来的生活,是一个典型的“三无”社会青年。
但小人物的身上在带有这种不可规避的弱点和缺陷时,却也不至于被一杆子打死,划入到坏人的行列中,因为这些小人物身上也有其闪光点。
尽管莫三妹没有钱,但他却不是一个可以被钱收买的人,前女友对他造成了伤害,并致使他留下了案底,却在对方需要帮助时二话不说就站了出来。在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情况下,因为看到小文无处可归,被亲戚嫌弃是拖油瓶,说什么也要把她留在自己身边。
在莫三妹的身上能够看到一份朴素的善良,没什么大本事却又尽己所能地做好人好事,莫三妹有着一个糙汉的外表,却同时拥有一颗温柔纯真的心。
而《人生大事》在呈现这一人物时用尽可能真实的笔触,让角色更加贴近生活,但同时也通过莫三妹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莫三妹和小文所经历的,都是人世间中透着冷酷的现实,但两个人互相取暖,却又让人感受到一份在痛苦中可以寻求到慰藉的温暖。两人看似现实,实则童话似的相遇改变了影片压抑的故事基调。
将生死与亲情建联,“孙悟空”“哪吒”有多重隐喻
避讳谈生死的观众,很容易因为这部作品的题材而本能的规避,这是作品选材的天然劣势,包括殡葬师这一职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也不是广泛的群体,很容易因为着力点太过新奇而让观众难以共情。
而《人生大事》却用一种人人都能够看得懂,人人都能够带入的叙事方式,将生死与亲情建联,借由亲情的命题,实现对人生道德的触及,以及对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描绘,感人至深。
莫三妹的设定虽不是一个绝对正向的人物,但在不少人看来却是可以随性而为的自由人,他不受约束,也完全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似乎是更有可能感到开心幸福的人,但是人就有烦恼,莫三妹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
在莫三妹的心中始终认为他在父亲的心里不是一个好孩子,父亲也从不看重他,兄弟姐妹的对比让莫三妹也面临着来自同辈的压力,而最容易引发矛盾的婚姻嫁娶,也让莫三妹有了成家立业的焦虑。
即便不是像莫三妹一样的人,却也很有可能与他有过共同的经历,这就是大部分父子的相处模式,《人生大事》从这种让人感到窒息的亲情切入,目的就是引发观众共鸣,而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沟通和交流。
血缘关系带来了莫三妹和父亲之间割舍不掉的亲缘关系,而多年问题的积累又使得他们对彼此感到不满,却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契机来改变这一现状,这才致使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化,直到小文的出现才让莫三妹通过与小文的相处,回过头来反观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人生大事》通过“孙悟空”和“哪吒”这两个观众十分熟悉的形象来比喻莫三妹和小文,手上戴着金箍手镯的莫三妹,就是有着反叛精神的“孙悟空”,他越是不想被世俗控制,却越是被有着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父亲抓的死死的。
小文则是鬼灵精怪的“哪吒”,她缺乏原生家庭的陪伴,骨子里也有着一股抗争精神,只不过是倾向于小孩子不谙世事,逐渐认识世界并成长的好奇和模仿。
一个是大闹天空的“孙悟空”,一个是闹海的“哪吒”,两人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却有其共性,再加上年龄的差距,莫三妹从未当过父亲,却能够在与小文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有责任心,只不过也因为一些直男的行为而引发了不少笑点。
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母爱的小文,则因为与莫三妹的相处,找回了失去的安全感,本能地选择了看起来不靠谱,但实际很用心的莫三妹,没有血缘关系却胜过有血缘关系的父女。
《人生大事》利用“孙悟空”和“哪吒”来暗示两人的独特性和共性,本身就有着多重隐喻,他们互为对照,就又成为了彼此的情感救赎。
瑕不掩瑜,第一话题被冲淡依然不舍真实感
《人生大事》与观众探讨的第一话题是生与死,但由于主要描绘的方向向着亲情倾斜,导致第一话题被冲淡,并没有直接给出生与死的概念,却在有了情感连接之后,对死亡有了全新的认知。
同为探讨生死话题的作品,《人生大事》很容易被与《入殓师》作比较。相较于经典前作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解读,《人生大事》很难不让人觉得是对生死话题浮于表面的浅显涉及。
影片借由生死话题完成自我认知与和解,这一切入角度放在国产影视作品中依然是十分少见的,但这就使得影片不可避免的要加入不少一目了然的设计,使故事情节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制造的强冲突。
比如莫三妹与前女友之间的感情线,从发现对方不忠到帮助对方处理前男友的遗体,目的就是为了体现莫三妹的个人成长,而在影片最后,小文亲生母亲的出现,则有刻意煽情之嫌,这一部分的加入,主要的作用就是引爆观众泪腺。
这种过于明显的剧情设计手法,会导致前期剧情描绘的现实情节逐渐失去光彩,致使影片营造出来的现实氛围感消散。
为了刻画莫三妹这样一个不那么光伟正甚至处于灰色地带的人物,用了太多打破主角光环的笔触,让人物变得不够讨喜却又有接地气的真实,还有对于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描摹也利用了大量的细节加持,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结尾时戏剧化设定的影响。
这就使得一部分带着看现实题材作品期待而来的观众,越到后续越容易觉得影片浅显没内涵,观影体验会大打折扣。
但即便如此,从《人生大事》的整体品质来看,依然瑕不掩瑜,在备受关注的第一话题被冲淡的同时,依然因为对殡葬师这一行业的祛魅,不舍真实感,不去强行的美化一个群体,而是只在塑造一个更为具象的人。
《人生大事》这部作品本身对俗套内容的抛弃,就像作为流量明星的朱一龙,愿意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顶流形象一般,尽可能的与现实接轨,找到与普通人的共同点,情感的输出自始至终都是能够打动观众的,这已经宣告了影片的成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7900.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