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翔实的内容显示能力和水平 ——演讲训练(二))
什么是演讲的内容,就是你要向听众传递的信息,表达的意愿和主张。
同样一条信息,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同是意愿和主张,不同的人,在表达上有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就是理解能力、知识水准和表达能力的差异。所以我说“翔实的内容显示能力和水平”。
虽然理解能力、知识水准和表达能力的差异一时间无法弥补,但通过训练,通过相互借鉴,至少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巧妙地传递的信息,表达的意愿和主张。
所谓准确,就是主题要突出,要紧扣中心;所谓全面,就是结构完整、充分;所谓巧妙,就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讲出亮点。主题要鲜明,故事要生动,鲜明的主题和生动的故事相辅相成,使听众能被主题打动,被故事感动,真正做到动心动情。
记住,核心是要有好故事,用故事承载主题,用故事诠释理念,用故事证明你的主张和意愿是正确的,用故事取得共识、产生共振、引起共鸣。
我在做演讲训练的时候,经常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其实《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文体上说并不是演讲词,但它又的的确确无比完美地诠释了演讲词的创作的要义,即“核心是要有好故事,用故事承载主题,用故事诠释理念,用故事证明你的主张和意愿是正确的,用故事取得共识、产生共振、引起共鸣。”
《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和结尾很多人耳熟能详,但从开头的设问到结尾的抒情,为什么能那样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文章中讲述的三个故事。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的朝鲜,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为什么为魏先生就偏偏选取了文章中的这三个呢?那是因为这三个故事各有侧重——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在烈火中抢救朝鲜女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而那个“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心里想着祖国和祖国人民的战士,他的身上所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于一身,这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有的精神内涵,是汇聚成“最可爱的人”的人格特质。三个故事,既回答了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设问,也为作者在文章结尾的抒情和升华做了最最扎实的铺垫——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核心是要有好故事,用故事承载主题,用故事诠释理念,用故事证明你的主张和意愿是正确的,用故事取得共识、产生共振、引起共鸣。”吗?
记住:演讲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核心是要有好故事,用故事承载主题,用故事诠释理念,用故事证明你的主张和意愿是正确的,用故事取得共识、产生共振、引起共鸣。
如需联络,请用邮箱:3486407427@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7944.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