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推荐几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大家好,我是戴锦华,在电影当中,你可以找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你可以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娱乐和梦想。今天我想给你推荐一部叫《四百击》的电影。
这是一个标准的青春期故事,在当时看起来却极度惊世骇俗。这是一个诸如青春、青春期、代沟这种概念刚刚诞生的时代,甚至我们可以说,这部影片参与了这样一种概念的发明。
也就是说,在这种电影当中,我们才第一次真切地在银幕上遭遇到被叫做「青少年」(teenager)这种问题性的存在。不同的是导演并没有站在父母、家长、社会一边,而是站在了孩子一边,站在了他长大成人后仍清晰地记忆着自己成长的残酷及艰难年代的一边。所以此时,青春不是花季而是化冻的沼泽。安托万正是一个独自艰难地,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涉渡这片化冻沼泽的孩子。

回到这部电影自身,我们会发现在和与它同年制作的《精疲力尽》不断的对照当中,两位伟大的 20 世纪导演——戈达尔和特吕弗的个性和艺术类型的重要不同处。
我读到过很多豆瓣网友关于电影的精彩评论,但是有一个关于《精疲力尽》的评论我无法认同。这个评论的人认为戈达尔作为导演对影片的掌控力不足,理由是《精疲力尽》是一个没有整体构想,断断续续地拍成的电影——据说导演每天早上开拍之前,他会发给演员一张拍摄大纲提要。那么我们都知道,这也是王家卫的创作方法,但是大家不会因此而认为王家卫是一个对影片缺少掌控力的导演。
而且我想,我们做出这种判断也是受到晚年的戈达尔对自己的成名作极度刻薄的态度的影响。但是你们不要忘记,这只是每一次都要拍摄「处女作」的导演对自己的成名作的一种严苛态度而已。

相对而言,特吕弗是一个更擅长把握影片整体的导演,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表达。戈达尔是一种天才的天马行空式的把握,而特吕弗则抱着更谨慎、更认真、更严肃的态度来把握影片,所以尽管这是一个叫做《四百击》的影片,是一个可以理解成一个青少年街头漫游胡作非为的电影,但是影片当中的叙事层次和节奏是相当细微和清晰的。

影片中形成对照关系的两次跑步,一次是学校当中体育老师带着学生慢跑,导演故意使用了一个从巴黎街头高处的俯拍长镜头,结果让我们看到了一幕轻喜剧:每经过一个街口,一个可能的隐身之处,学生就不断地逃亡,以致穿过两条马路以后,体育老师背后只剩下两个学生。与此相对应的,那个轻快的、带有极大喜剧感的音乐也强化了影片悲剧性总体基调当中的情绪调节或情绪变换。

而在少管所当中的那一场跑步,我们看到每一个「学员」(其实是少年犯),他们的身体是被那样的整肃规训。他们的步伐是那样的一致,身姿都是标准的跑步姿态,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掉队,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安托万脱队了,安托万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铁丝网下逃走,这当然是一次完全绝望的反叛。

如果我们再做联系、联想,就会发现特吕弗在整个影片当中对节奏把握之细微,和他在这样的无情节、反叙事的电影当中所做伏笔之缜密。在此之前,在少管所的学生列队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逃亡者被拖回,那完全是一个抓住逃亡犯人的场景和身体语言。当安托万得以和这名逃亡者对话时,逃亡者的宣告是我至少自由地玩了五天。
在这部电影当中,安托万的逃亡使得他在我们的视觉经历当中自由地享有了一个长镜头段落,这是形成此后把特吕弗的胆大妄为和心细如丝这两种成功地组合在一起的叙事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可以看一些特吕弗如何准确地把握情绪和在叙事流程中发生细微变化的例子。
在安托万最终被关入了少管所的段落当中,画面由一个长长的降镜头开始,在我们的感知当中是从高高的建筑高层降到低层的一个镜头段落。而事实上它是一个所谓的穿墙镜头,它不是一个真实空间当中的下降,而是一个穿越了层层重叠的空间所完成的下降。最后镜头落幅在一个地下室式的囚室当中,而安托万被独自关押在里面。

接下来的这个段落有两个细节,一是早餐唯一的供应是那杯不知到底多么令人作呕的汤,而后是安托万像一个老犯人似的娴熟地卷烟,并且用鞋底来擦燃火柴点燃。
在这个时刻,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8858.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