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爱好潜水运动,别忽视这些“潜规则”)
原标题:爱好潜水运动,别忽视这些“潜规则”
5月15日,3名来自长沙的潜水爱好者在株洲太平桥社区附近一处废弃采石场内潜水,专业人士称为“洞潜”,不承想却发生了意外,1名队员遇难,由于潜水区域地形复杂,事发近30小时后才打捞出遗体。
数十米深的水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一个猝然逝去的年轻生命,又留给我们哪些警示?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事件】 3人下水“洞潜”,1人遭遇不测
何先生是长沙某医院的工作人员,其姐夫姚先生告诉记者,何先生今年36岁,身体健康,与另外两名下水的朋友都是潜水爱好者,有五六年的潜水经历,并都取得初级潜水资格证。
姚先生介绍,几人是在其他潜水发烧友的推荐下来此“洞潜”的。15日下午3时,何先生等3人携带专业潜水设备下水,还携带了能支持一个小时的氧气量。
“以前事先都会踩点,这次对现场地形没有提前了解充分。”姚先生说,他们本来以为就是一个水塘,一下水就垂直往下沉,再开始迅游,没想到下去是个水洞,还连着好几个洞,“里面横、纵都挖了,有很多洞坑过道,但进出口只有那一个。”
由于水洞地貌复杂,3人紧急返回,除何先生外的另外两人顺利摸到出口上岸。
现场救援人员向记者透露,3人下水时,携带了一根40米长的引导绳,下水后发现水下地貌复杂,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便紧急返回。返回途中,与他们同行的一名队员却失联了,“有个走到洞口时被绊住了,第二个进了洞口不远,慌乱中找到了洞口,他(何先生)在最前面,返回的时候迷失了方向。”
【说明】 水下地貌复杂,岸边有警示牌
5月17日,针对此前潜水失联人员一事,株洲市相关方面进行了情况说明。
说明中提到,5月15日下午3时左右,6名潜水爱好者相约驾车来到学林街道太平桥社区坯石洞,其中三人不顾岸边“水深危险 禁止游泳”的警示携潜水设备潜水。下水后发现水下地貌复杂,三人中两人紧急返回成功,一人在水下走散失联。
事发后,当地消防、公安、医疗救援、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立即联系两支专业救援队前来救援。
16日,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增派水下机器人参与搜救。区应急管理局现场协调联动指挥,在株洲经开救援大队、长沙岳麓区蓝天救援队、常德四海救援队等救援队伍的不间断搜救下,16日18点30分,探测到失踪目标。20点10分,将潜水失联人员打捞上岸。记者从现场获悉,被救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救援】 水下洞穴环境像个平放的瓶子
当地居民汤师傅介绍,采石场已存在20多年,有四五十米深,2006年被关停,加上后来涨洪水,有泥沙冲刷进去,看上去像一处水塘,但估计水深仍有20多米。而在采石场的东南角,还有一条六七十米长、用于运送石料的车道,“像一个平放的水瓶,口子小,里面大,只有一个进出口。”汤师傅猜测,3人极有可能是不小心进入了这条车道。
参与救援的长沙市岳麓区蓝天应急救援队队长谭章介绍,洞内地形复杂是救援最大的难题,事发区域原本是一个矿坑,废弃后涨满了水,失踪者潜入的是矿坑内部一个长约70米的矿洞,里面地形复杂,能见度只有2米左右,“环境类似于一个平放的矿泉水瓶,人在里面,往上接触到的是洞壁,而洞顶洞里都是水,人只能找到洞口才能脱身。”
谭章说,何先生进入的那条车道,六七十米只是它的直线距离,如果有弯道的话,它可能会有一百多米长。救援人员曾两次尝试水下机器人探测,均无功而返,“我们找到他(何先生),是在离洞口20米的位置,氧气已耗尽。”
谭章还说,下水的几人只掌握了开放水域的潜水技能,而洞穴潜水系技术潜水的分支,难度比开放水域更大,情况也更复杂。
提醒
这样的“潜规则”得有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曾联合多部门发布“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将“潜水”纳入其中。潜水分为休闲潜水、工业潜水和技术潜水。休闲潜水因学习门槛低,爱好者皆可以购买潜水装备自行游玩。技术潜水因为环境风险巨大,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且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认知。
近年来,潜水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伴随的潜水意外也时有报道。
“听到这个事情后,挺惋惜的。”有11年潜水经验的Wildaid中国野生救援志愿者、救援潜水员胡星星告诉记者,潜水是个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取得潜水员证,而“洞潜”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潜水方式,和休闲潜水是两码事。胡星星建议,潜水爱好者应在已成熟的潜点和已开发水域中潜水。
“玩‘洞潜’,我一般不会冒险。”有26年潜水经验的湖南蛟龙潜水培训救援打捞队负责人罗博才表示,“洞潜”如遇设备故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洞潜”没有太阳作为方向参考,一旦照明设备坏了,又没有引导绳,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没有10年潜水经验,不带牵引绳,配备两个氧气瓶及相关潜水设备,根本就不要碰‘洞潜’。”
谭章提醒,在享受极限运动带来的乐趣时,当记得做足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对陌生环境的了解,事先打听水下地貌,不可贸然下水。同时要严格按规定行事,不可“超范围”“超能力”去冒险,不去陌生水域,以避免不测。不管是游泳还是潜水,千万大意不得。
“潜水运动危险系数大,建议不要轻易尝试,要对家人负责。”采访中,家属姚先生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9027.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