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福建漳州17人海边落水:一次危险的赶海)
8月14日下午,17名外来人员在福建漳州漳浦县某野海滩游玩,16人被卷入海中, 11人遇难。不熟悉海洋的人很少知道,在看似平静无害的大海上,危险,往往悄无声息而迅速地发生于瞬间。因为事发时间的海况资料及相关数据较少,迄今为止,仍然很难准确判断事发原因。 突然被卷入海中 变换的海况
除了根据经验,杨数每天出门前,还会在手机软件上查询当天的风级与浪高。即便如此,海上出现的变化,常常还是让人难以预料。有时候,天气预报预告一米的浪,可能会涨到两三米;有时一艘大船经过,或突然起风,也有可能掀起大浪。在江口村,一年中,只有四月会短暂地风平浪静。出事当天的情况是,上午天气晴朗,下午开始起风。
杨数虽然熟悉海况,也遇到过措手不及的情况。七八年前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杨数坐在一块大礁石上钓鱼。天气预报里,当天的天气晴好,所以下午虽然起了风,杨数也没有放在心上。但钓了二十多分钟过后,突然,一个大浪打向礁石,随即反弹,激起近十米的浪花向他打来。他马上趴在礁石上,用双手死死抓住岩石,感受到海水巨大的吸力将他拉向大海。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拉进海里,但他非常后怕,意外差一点就发生了。那天的浪比台风天最高的七八米浪还高,让他至今仍然困惑,怎么会突然有如此大的浪。
离岸流和“疯狗浪”
王刚猜观察事发地点的地形,海域的东侧有一个堤坝,一侧沙滩又比较倾斜。他猜测17人可能遭遇了较大的离岸流。离岸流又叫裂流,是海水拍打海岸后,回流的波浪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形成一股狭窄但力量很大的暗流,可以将人快速地卷入海底。离岸流往往在瞬间发生,没有提前征兆,其所在的海水区域,浪花较其他区域更小,海水颜色更深。不熟悉海况的人,常常无法辨别。
王刚还解释,离岸流发生时“如果人在水里,会感到瞬间被巨大的海浪往岸推,紧接着会有一股纵向拉力,将人往海的深处拉(而不是往水里压)。”
根据风力和地形等情况,离岸流形成的拉力不一样,发生的范围一般在十到二十米。王刚说,没有大海经验的人很容易惊慌失措,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往岸上游, “这种逃生方式容易耗尽体力,并出现意外。” 但根据王刚的救援经验,正确的做法是,遇到离岸流后,先顺流漂,等暗流拉力不那么大后,从侧面游出离岸流,之后往侧面回旋区游,大概绕个半圆形或直角形,游出离岸流的范围,最后往岸上游,就能脱险了。
图|人民视觉
不过遇险的人遭遇离岸流只是王刚的推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江毓武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事件发生后,一些专家内部有讨论,猜测17人更像是碰上了 “疯狗浪”。
“疯狗浪”在英文中被称为“流氓浪”或“异常波”。人类历史上记录的第一个疯狗浪,于1995年发生在挪威的卓普尼海上石油平台上。当时激光测距仪记录下了从波谷到波峰高达25.9米的巨浪,而根据国际气象学委员会拟定的“蒲福风级表”,一般海域即使出现12级飓风,预测浪高也只有15米。这个十分罕见的巨浪,后来被命名为“卓普尼巨浪”。
疯狗浪的形成原因,在科学界至今未有定论,一个比较被接受的假说是,这是一种波浪的叠加效应,即当一个波浪追上另一个波浪,不同的波峰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更大的浪。“疯狗浪”的危害巨大,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11月9日,“疯狗浪”横扫台湾北部海岸,在一个学校的海边户外活动中,夺去了8条人命,另有8人受伤。
但江毓武也感到困惑,因为事发地当时的天气显示,并没有极端的大风大浪或暴雨天气,“所以我们也挺疑惑的,我们在海边待了那么久,包括我本人也经常去游泳,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因为目前对事发当时的资料及相关数据知之甚少,他提醒我们,要对具体的事故原因谨慎下判断。
而王刚则更想提醒人们,看似平静无害的大海,往往蕴含着悄无声息的危险。根据他的经验,“中国的海岸线那么长,适合游玩的海滩,大部分已经被开发过了。野海滩没有被开发成景点,肯定有它的道理,一般都是开发成本或危险度过高。”
在多年的海域救援经验里,王刚见过太多瞬间被大海夺走生命的人。
(杨数为化名)
微信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9372.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