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主题团课|海边游玩请注意潮汐规律及防溺水安全!)
海边游玩
安全提醒
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
其实暗流涌动
一不注意就会产生危险
为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强化学生注意潮汐规律及防溺水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能力,经济管理学院于3月16日开展了“海边游玩注意潮汐规律及防溺水安全”主题团课。
本次团课,各班团支书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从四个方面学习防溺水知识。并结合最近几年的经验案例,告诫同学们防范溺水切不可大意,以此敲响同学们的防范警钟!
防范提醒
在海边游玩一定要记住“涨潮不上礁、退潮不游泳”,遇大雨、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时,请勿下海。
如果收到灾害性海浪警报,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预警之前,勿靠近海岸。同时海边游玩的人员要及时离开岸边,不要在海边观浪观潮。停止乘船观光、海里游泳等一切水上娱乐休闲活动。
涨潮退潮时间计算
海水的涨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因此有规律可循,15天轮回一次,第二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48分钟)。涨潮退潮一般间隔6个小时,一天涨潮退潮各两次。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农历初一到十五:涨潮时间=日期×0.8
农历十六到三十:涨潮时间=(日期-15)×0.8
因此,去海边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注意潮汐变化!每天的涨潮时间有其规律!大家可以通过媒体或一些公示展板获知,或在海边景区时向工作人员询问,在不了解情况时,一定不要在礁石上长时间停留。
如果一不小心被困在礁石上,请大家千万不要盲目自救。因为前海一线暗礁很多,如果不了解周围地形,很容易弄巧成拙。被困后,大家应时刻保持冷静,用手机向警方求助,在没有手机或手机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尽量大声地向离自己最近的人求救。
自救提醒
在海中游泳,强有力的海浪不断拍来,游泳技术不精者很快就会精疲力竭,而精于游泳的人也有可能出危险。如游泳技术平平,没有经验,只宜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游泳,不要在激浪中冒险。那么,怎样才能从激浪中逃脱游回岸边?
1、借助波浪的冲力。浪头未到时歇息等候,刚到时则奋力游向岸边,同时不断踢腿,尽量浮在浪头上乘势前冲。
2、采用所谓“身体冲浪技术”,以增加前进速度。浪头一到,马上挺直身体,抬起头,下巴向前,双臂向前平伸或向后平放,身体保持冲浪板状。
3、浪头过后,一面踩水休息,一面等下一个浪头涌来。
4、双脚能踩到底时,要顶住浪与浪之间的回流,必要时弯腰蹲在海底。
SUMMER PLAY
防溺水“四不要”
不要独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不要在水域周边戏水
防溺水“六个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同伴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01
会游泳时的自救方法:
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要心平气静,及时呼人援救。
大小腿抽筋时,手握住抽筋的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手指抽筋时,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若是被水草缠住导致的溺水: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睁眼观察被缠绕之处,同时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被缠绕之处,切勿挣扎;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若是陷入漩涡导致的溺水:前方若有旋涡,我们无法躲避时,要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增加在水中的漂浮面积,经过漩涡边缘时爬泳,快速地离开漩涡。
02
不会游泳时的自救方法:
不会游泳的人最好的溺水自救就是提前预防。河边石块上的青苔,松软的泥土都有可能是导致落水的原因。 如若不慎落水,应保持冷静,尽可能放松身体让自己保持漂浮或者借助身边漂浮物帮助自己漂浮。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被救援时,需要镇定配合救援人员,不乱挣扎,不猛拽。
03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助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水性好的可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不要从正面靠近。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尽量使溺水者头面部露出水面呼吸。
特别强调:不会游泳者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拨打119、120,同时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溺水误区
01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往往是无声的。
02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溺水者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低估了隐藏在水下的危险,特别是在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些地方游泳,水草、碎石等可能会困住双脚,进而发生意外。并且游泳者的身体状况,如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其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我们应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进行锻炼;在游泳前也要检查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要在空腹、疲惫等身体状况不适时游泳,同时要做好泳前热身。
03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却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导致多人落水。当遇到有人落水的紧急情况,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贸然实施救援,应立即拨打119、120,寻求专业的救援人员的帮助。
急救指南
1.若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时应该使其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或送医院观察。
2.若溺水者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时,应立刻清理其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
3.若溺水者无反应,无呼吸时,应立刻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4.要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一些大家熟知的“肩顶法”“顶膝法”“抱腹法”等控水急救法其实是错误的,甚至活着的人都可能因“控水”而误吸、窒息死亡。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另外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END
赛事通知|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9435.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