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满满干货(八次无氧独攀珠峰,“一指登山家”的登山梦)

花白达人    2023-07-04    221

历经43年5次挑战,“无腿勇士”夏伯渝终于圆梦珠峰,完成了“不可能的挑战”。

相似的命运,同样的执着,日本“一指登山家”栗城史多却未能得到珠峰的眷顾。

他八次尝试无氧独攀珠峰,最终倒在了追梦中途。在失去九根手指时,许多人劝他不要继续冒险,他说:

没有挑战的人生,我实在无法想象。

今年5月,珠峰前所未有地慷慨:天气窗口延续11天,登顶人数超700人,创下历史新高。

自2009年以来,栗城史多一直想要站上珠峰之巅,用影像将这片无垠天空与世界连接。这次他遇上了最好的时机,却又一次面临无奈的抉择。

5月20日夜里11:30,他通过无线电联络到山下的队友,因为身体不适,他准备从C3营地下撤。

栗城史多(1982年6月9日~2018年5月21日)。图片来源:facebook.com只要活着,就还能够挑战。(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第一次攀登珠峰失败时,他就这样告诉自己。九年如弹指一挥,这已经是他第八次挑战珠峰,而这次老天却没有给他重来一回的机会。

第二天,救援人员在6600米处发现了他。他倒在雪地里,看起来仍在睡梦中,但已经停止呼吸。根据现场判断,他经历了一次100米~200米的滑坠,头部和身体多处受到撞击。

第八次尝试“单人无氧”攀登珠峰。图片来源:facebook.com

5月21日,原本是栗城史多计划登顶珠峰的日子。这一天,他的生命定格在35岁。

八次挑战珠峰

第一次面对珠峰时,栗城史多27岁,已经单人无氧登顶六大洲最高峰,并以同样方式登上了3座8000米山峰——卓奥友峰(8201米)、马纳斯鲁峰(8163米)、道拉吉里峰(8167米)。

和珠峰的首次接触——2009年9月,身高162cm的栗城史多站在8844米的珠峰脚下。

视线所及之处已看不到山体,看到的只是巨大的崖壁。至今为止,我所见过的大型崖壁也不在少数,但如此之大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2009年第一次挑战珠峰。图片来源:matome.naver.jp

比起登山队云集的春天,他更喜欢鲜有人迹的秋天,因为这样会和珠峰有直接的接触感。他准备沿梅斯纳尔开创的路线,由东北山脊转北壁攀登。

这是从中国境内登顶珠峰最难的路线之一,历史上只有梅斯纳尔一人成功无氧登顶。但是,他觉得这也是最适合单人无氧攀登的路线。

栗城史多展示登顶路线。图片来源:bunshun.jp

行进到海拔7600米后,栗城史多体力开始下降。长时间拨雪开路,他无法平稳呼吸,身边的一切都变成慢放镜头。他反复拜托山下的队友帮忙测定距离,却一次次陷入失望:

目标就在我眼前,仿佛伸手可以摸到,真的有那么远吗?(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太阳开始西沉,队友在无线电中强调:

从这里开始,就是生和死的分歧点。(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如果他硬撑着前进,可能会登顶,只是不会有力气从山顶下撤。活着回去,才有继续挑战的机会。再三思量,他决定下山。一个多小时后,他平安回到C2营地。这次攀登中,他最高到达海拔7950米。

在攀登途中。图片来源:faust-ag.jp

失去九根手指——在栗城史多眼中,山顶是个神奇的地方,攀登时的痛苦在这里全都化成喜悦。而一日不登上顶峰,“攀登的痛苦”就一日不会结束。

“为什么我无法登上顶峰?”你会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满脑子都是珠穆朗玛峰。只有真正登顶后,才能从这种剧烈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所以登顶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2010年、2011年,他尝试秋季从东南山脊的常规路线攀登,两次均告失败。2012年8月底,他第四次出发前往珠峰。这一次他选择了美国队1963年开创的路线,由西山脊转北壁攀登:

这或许将会是我最后一次挑战珠峰,所以我一定全力以赴。(信息来源:栗城史多官网视频)
第四次挑战珠峰。图片来源:facebook.com

那一年他在希夏邦马峰掉进冰裂缝,25小时后才平安下山。此番濒死挣扎,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一切负面因素都不再重要。

他希望能在珠峰找回当初登山时那种纯粹、快乐的感觉。在机场,他仰头望向远方。透过那双笑眼,你仿佛能看到登山者卸下重负,尽情欣赏巅峰的景色。

然而,世事难料,他欣然奔赴的,不是登顶的喜悦,而是常人难以背负的一生伤痛。

前往珠峰途中。图片来源:facebook.com我的手完全动不了,绳子也握不住。

10月18日,栗城史多在7500米处C4营地请求支援。大风呼啸多日,他最终放弃登顶,手、脚、鼻子都严重冻伤。

回到日本,他被告知除右手拇指外,其余九根手指要切除到第二指节。即使登山者意志坚强,栗城史多一时间还是不愿接受事实。

他躺在病床上,神情黯然,眼中一片空茫,曾经闪亮的光彩被一并丢在了珠峰之上。

乘直升机赶往加德满都医院时,手指第二指节以上已经肿胀发黑。(图片来源:NHK《ノーリミット終わらない挑戦》)

在日本出院后,他又辗转印度、乌克兰寻求治疗。他喝过味道奇怪的药水,盼望美国的再生治疗技术能够让手指新生。那段时间,他总梦见手指没了,吓醒后浑身冒冷汗,一遍遍问自己没了手指该怎么办。

或许,以前的路,我不能再走了。(信息来源:《梦与现实的一线之隔》刊于http://blog.sina.com.cn

登顶珠峰的梦想什么时候被噩梦取代了呢?每次怀疑自我时,他又一遍遍提醒自己:

栗城史多是不会屈服的!重新开始是迟早的事!(信息来源:《梦与现实的一线之隔》刊于http://blog.sina.com.cn
接受治疗。图片来源:facebook.com

冻伤的手指一点点变黑、萎缩,他慢慢接受了失去手指的事实。2013年11月,他开始接受手指切除手术。2014年2月,他宣布:

我明年肯定会去珠穆朗玛峰!

没有放弃真是太好了——失去9根手指,生活出现诸多不便。喝水时,他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拧开瓶盖,却怎么也使不上力。最后只好抱起瓶子,用牙拧开。用这样一双手去攀登世界最高峰,将是怎样的场景呢?

这不光需要勇气,更要实地训练。2014年7月24日,栗城史多登顶布洛阿特峰(8047米)。自2009年登顶道拉吉里峰以来,他再一次站在8000米之巅。

在布洛阿特峰下。图片来源:facebook.com

他坐在雪地上,手握无线电对讲机,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

虽然失去手指,这一路走得很辛苦,但没有放弃真的太好了!(信息来源:栗城史多官网视频)

这是时隔五年的登顶,过往的辛酸悉数化作甘美的泪水。下一站,他终于可以回到梦想之地——珠穆朗玛峰。

攀登团队。图片来源:ameblo.jp

不屈的攀登者——在喜马拉雅,每年有数万只蓑羽鹤飞越珠峰。它们是体型最小的鹤,体长68~92厘米。这一路,它们可能被乱流拍到山上,可能被天敌偷袭。当强大的气流阻挡去路,它们便原路返回等待时机。

自2015年开始,栗城史多像蓑羽鹤一般,每年都来到珠峰。他变换路线,一次次发出挑战,却因天气、身体等原因屡战屡败。

2016年攀登珠峰。图片来源:rockandice.com

当生活中遇到巨大的障碍,你会停止吗?会绕道吗?还是击穿壁垒,昂然向前?

2018年,栗城史多将珠峰之行命名为——挑战“不可能”之壁。早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他就有这种感觉:

珠峰就是我自身所存在的不安、恐惧和那个叫做“不可能”的壁垒。我希望可以翻越自己,所以我必须攀登。(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2017年攀登珠峰。图片来源:facebook.com

经历了七次失败后,他再一次试图用断指抓住梦想。然而,在大本营时,他就出现了发烧症状,咳嗽也时好时坏。随着攀登的推进,身体不适越发严重。

5月20日,C2营地(6400米)的队员得知栗城史多准备下撤。此后,无线电再无音信,通过望远镜也观察不到他的头灯。队员们赶紧向上搜索,最后发现了停止呼吸的栗城队长。

2018年攀登珠峰。图片来源:facebook.com

此后,路分开了两条

如果没有登山,35岁的栗城史多或许正在北海道的家乡做公务员,珠峰仅仅是新闻中的一个名词而已。

母亲的离开——17岁那年,母亲因癌症去世,栗城史多的世界骤然变换。

正在上高二的他是一个普通少年,成绩不出众,未来一片迷茫,只想着和朋友快快乐乐打发时光。他每天忙于学校的庆典活动,和同学编排一部有关拉面的话剧。

母亲临终时,已经发不出声音,她用口型说出一句“谢谢”,之后就永远睡去了。

自那时起,栗城史多便向母亲发誓:

我这一辈子要努力奋斗,永不退缩。在生命的尽头,我也要能够无怨无悔地说出谢谢,再与世长辞。(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他不再稀里糊涂地混日子,开始寻找一个值得全力付出的目标。

小时候的栗城史多。图片来源:NHK《5度目のエベレストへ~栗城史多 どん底からの挑戦》

高中毕业后,他带着成为编剧的想法前往东京,初次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只能在车站当保安。那是空白的一年,也正是这一年,造就了“向往喜马拉雅的栗城史多”。

因失恋爱上登山——那时他的女友喜欢登山和滑雪,常常因此没办法抽时间见他。他曾问女友喜欢什么样的人,女友给出了三个条件:

有车;大学毕业;公务员的话最好。

为了成为女友认可的男人,栗城史多考进札幌的大学,选了培育公务员的院系,用打工一年的积蓄买了车。然而,女友还是和他分手了。

这两年虽然我们在交往,但我并不是真心喜欢你。(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高中毕业以后,栗城史多从未放弃对自己的要求,直到此刻,时间停止了。

仰望安娜普尔纳峰。图片来源:tabippo.net

他颓废了一段时间,又想起了对母亲的誓言,开始寻找想做的事情。

在朋友的学校,他看到一张破旧的告示板写着“山岳部”几个大字。女友的影子再次浮现:

人为什么要登山呢?我很想知道答案。(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

他在告示板招募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从此踏上了登山之路。

一步向前的勇气

栗城史多并不是典型的登山者,身材不够高大,脚力、握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在大本营,他跟着音乐像鸟儿一样挥动双臂,摄影师取笑他完全不像要去攀登的人。他常常不够克制,登顶时会躺倒在雪地上,说着感谢的话就哭了起来。

他执着于用直播分享攀登的过程。在高海拔登山,即使一节电池都显得异常沉重,而他要带着四公斤的直播设备。在他心里,登山家的真正使命不是更新世界纪录,而是给人以勇气和感动。

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事迹被感动,向前迈出一步,我做的事情就不会没有意义。(信息来源:《一步向前的勇气》,栗城史多/著,邓媛/译)视频制作团队。图片来源:facebook.com

“专业的下山家”——然而,随着影响力渐渐扩大,在许多人受到鼓舞的同时,栗城史多的攀登在日本国内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人无氧”:登山过程中,会使用前人搭建的路绳。夏尔巴虽然没有跟随,但会在下一个营地带着氧气瓶,以备救援。不可能的挑战:登山者指出栗城史多挑战的路线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无氧登顶,他们认为这是“鲁莽”的攀登。因为屡战屡败,有些人甚至讽刺其为“下山家”。攀登途中。图片来源:facebook.com

分享成败之外的世界观——2018年攀登珠峰前,他接受采访,对质疑之声进行了回应。

有人说他撒谎,栗城史多并没有过多理会,他表示真正一起登山的人会明白栗城是什么样的人。面对“下山家”的批评,他露出苦笑说:

大家只看到了表面,爬不上去就代表一切。但是真正面对自然时,成功、失败都在所难免。知道这一点的人,就会明白要好好活下去。(信息来源:《登山家・栗城史多が出発直前、私に語っていた「夢」と「挑戦」》刊于http://news.yahoo.co.jp)出发前接受采访。图片来源:news.yahoo.co.jp

大学时期,他第一次远赴海外,单人无氧挑战麦金利峰。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不可能登顶,这让他很痛苦。直到飞机起飞前,父亲一句“我相信你”,让他忽然得到救赎。

以否定的姿态活在世间很无聊,我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种超越失败和成功的价值观。(信息来源:《「誰でも自分の目標、山がある」単独無酸素・インターネット生中継でエベレスト登頂に挑む登山家 栗城史多氏インタビュー(前編)》刊于http://sogyotecho.jp

这也是他坚持直播登山的原因,在人们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看到他的挑战,或许就能够受到启发,发觉自己拥有无限潜力。

在山下。图片来源:facebook.com

我不会停止挑战——栗城史多坚持“单人无氧”的登山风格,并希望通过网络直播实现“冒险的共有”。

只要能活着下山,无论多少次我都会以自己的风格进行挑战……人活着的时间很短,在这段短暂的日子里,我觉得能让灵魂欢欣雀跃,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登山家・栗城史多が出発直前、私に語っていた「夢」と「挑戦」》刊于http://news.yahoo.co.jp

当他长眠珠峰时,他的攀登也得到肯定,《Rock and Ice》杂志写道:

栗城史多总是孤身一人,没有补充氧气。他为他的攀登设定了一个标准,这对他自己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他的决心和承诺令人印象深刻,无论结果如何......

他无氧尝试了艰难的路线,在珠穆朗玛峰被商业攀登围攻的时代,为所有喜马拉雅登山者树立了榜样。参加祭山仪式。图片来源:stat.ameba.jp

还在梦的中央——在《一步向前的勇气》一书中,栗城史多描绘了自己身在珠峰的感受:

我如今还在这梦的中央,因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湛蓝的天空,也没有见过如此雄伟的高山。

5月21日,人们发现栗城史多时,误以为他死于低温症。因为滑坠并没有造成多大身体损伤,他看起来仍在睡梦之中。当噩耗传来,其父栗城敏雄说:

对儿子来说,比起交通意外来,相信殒命在心爱的珠峰,总归是幸福的事。栗城史多和父亲。图片来源:facebook.com

自从踏上登山之路,栗城史多的生活就被山占满了,不是在攀登之中,就是在为攀登筹集资金。

2013年,因为手指冻伤未愈,四年来他第一次在登山季没有前往珠峰。 当年10月,他带着一群孩子在札幌登山。孩子们抱怨爬山太累,他解释正因为辛苦,到达顶峰时才有成就感。

看着孩子们一脸不相信的样子,他想起了刚刚加入山岳部的自己。

站在蓝天和雪峰下。图片来源:facebook.com

到了山顶后,孩子们果然一片欢欣。一个剃平头的小男孩踱到他身边,和他一起望着札幌市的全景。栗城史多在日志中记下了这一幕:

我问,还想爬山么?

他答,想。

我微微一笑,我也是。(信息来源:《重回喜马拉雅》刊于http://blog.sina.com.cn

扩展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25815.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