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来吧!管道人教你野外生存技巧)
原标题:来吧!管道人教你野外生存技巧
12月24日 星期一 晴
众所周知,管道建设者主要依靠工程项目作为其收入来源。自从来到粤东参加闽粤支干线建设,四公司人学会了不少“生存与发展”的技巧。
焊花闪耀
征地协调员王伟负责闽粤支干线4标段丰顺县北河穿越征地事宜,工作地点为汤南镇隆烟村。这里经济发达,很多村民种了苗圃、发财树等经济林木,大都不愿意土地被征。王伟通过镇里找到村主任,成立了协调组,可是一周时间过去了,工作丝毫没有进展。
远处的桉树
业主、管道局项目部高度关注征地工作,要求四公司加快工作进展。四公司项目经理张华明急,王伟更急,天天带着司机找村主任。几天下来,村主任算是认可了这个小伙儿。眼看征地工作终于有了眉目,王伟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不厌其烦地介绍项目建设的意义,逐渐赢得了对方的理解。
王伟与村民清点现场
能喝酒,会唠嗑,以诚待人,软磨硬泡,这是征地协调员必备的技能和品格,否则寸步难行。以王伟为代表的这些征地协调员组成了项目的先遣军,连场地都进不去,何谈施工?
延伸的管道
在别的地方放线,比如华北平原或者沙漠戈壁,有两三名人员就可以了,但这里是粤东山区,4标段八成以上路由都是山区段,最少也得4人一组。一人前头开道,用砍刀砍掉荆棘、小灌木,一人拿仪器,一人定桩,一人拿绳拉线。
放线能手芦永亮
广东的热浪全国出名,而他们放线又集中在六七月,几乎是最酷热难耐的时节。项目副经理李二东有一次去放线,一开始还挺兴奋,扒开两边的毛竹就往前钻,谁知道突然就掉进了一个大坑,所幸人员无大碍。这里植被茂密且高大,距离四五米以上,前后就看不到人了。
荆棘遍布
“砍”“钻”“压”是放线人员对付山上植被的三项“必杀技”。有一次,两组人同去放线,前一组在返回时没看到另一组人,赶紧在附近寻找。后来,他们在山脚下发现了这组人。原来有一人中暑了,一个个累得虚脱了,眼看着公路就在眼前,可是两条腿怎么都不听使唤了。事实上,只要是参加过放线的,没中过暑的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项目施工部部长张亮是一个200来斤的大胖子,坚持放线半年多,愣是瘦了40来斤,因为“减肥”成功,整个人都精神了。
累虚脱的项目经理姜俊兴
这里的山上有很多土蜂,毒性很厉害,且蜂窝在荆棘丛中,人蜂“遭遇战”是常有的事。夏传双、张俊波、王恩辉、张天祥、王立新、李小伟,这些人都“中过奖”。尤其是张俊波,当场就被蛰晕了过去,王立新的手肿得像个包子,夏传双还被送去过医院,输了两天液。
点滴打起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步走是一种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在粤东,四公司人不用计步器,但是卡路里消耗得更多。缺少进场路,工人要走好几公里,一段时间下来,膝盖肿得像腿肚一样粗;山高坡多且陡,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遇上陡坡只好手脚并用,享受一把攀岩的待遇。
山高坡陡
要想身体棒棒的,还要熟知医学常识,这是放线人员必备的“本钱”,必需的知识素养。
赵大明是CPP410-1的机组长,一开始只有他们机组进场施工,由于作业面少,土建机组还没上来,测量放线、扫线、焊接施工、挖沟,以及与村民的沟通协调,这个机组全包了。
管道焊接
有一段作业带与鱼塘紧挨着,鱼塘的地下排水管被施工人员不小心挖坏了,鱼塘的水大量外流,且破管点在水下,很不好找。事急从权,赵大明立即下水寻找破管点,当了一把“堵漏工”。
“堵漏工”赵大明
由于作业带区域随处可见大石块、孤石,直接搬走很困难,找专业公司爆破又不值得,光发愁不是办法,赵大明到附近村里询问村民,寻找解决方案。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可以用钢钎打钻,楔开大石。虽然方法很土,可是很有效。虽然花了一些人工费,但比起机组窝工,这点开销简直太划算了。
施工现场
后来土建机组上来了,赵大明依然在工地前方后方来回地跑,努力将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施工更加顺利。在CPP410-1机组,加班加点是常事,每天都要尽可能地多干一两道口。虽然一开始大家有怨言,但看着赵大明忙碌的身影,其他人也都撸起袖子加油干。
赵大明机组人员齐心协力
思维要活络,遇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还要腿勤、全能,多几位这样的机组负责人,四公司项目部尽快拿下工程、获得效益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未完待续......
文图 | 张新武 刘红燕 李勇 高斌 闽粤支干线四公司项目部
编辑 | 刘竞言 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26580.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