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深度揭秘(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和倒数前三的皇帝各是哪些?)

花白达人    2022-10-29    320

如果秦始皇在公元前 215 年驾崩了历史对他的评价将是千古一帝应该是万古一帝

他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

为什么

因为在皇权时代他的武功文治综合起来是地球诞生以来独一份的存在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这种统一已知范围内所有文明的功业几千年来是能数得过来的

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呢

比较遗憾此时此刻那根本不叫文明

武功如此再说文治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君王秦始皇还在统一后的六年中干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这里说的可不是修水坝通大桥的事情虽然兴建水利造福万民同样是了不得的事

他一手搭建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来的统治基础与框架

而且在这六年中他那些前无古人根本无从参考的决策全部没有做错

这六年中随便哪一件事情拎出来安在一个任何一个帝王身上都将是名垂青史的不世出圣君

不过因为这位爷干的猛事太多再加上二世而亡所以历史课本把那些历史中的璀璨之光都给人家归纳了简短地说了他的功业就开始扯他是怎么败家的了

后世是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量齐观的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总体来说秦始皇跟中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祸国之君的讲述角度应该是不同的

他祸乱弥天但他奠基千年

还是应该让后人了解他干的那些事情以及对于今天都意味着什么

秦始皇面临着怎样的千古难题

先来说他面临的第一个决策是郡县还是分封

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当时的丞相王琯建议像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地方离我们的核心区域关中太远如果不设立封国的话恐怕难以镇守您最好把它们分封给您的儿子们

说得挺有理但秦始皇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重要还是把这项建议作为正式议程摆上早朝讨论了一下

在研讨的时候廷尉李斯站出来说话了

李斯是这么说的

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分封时分给的大多数都是同姓的子弟最开始也是本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初衷但几代人下来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再见面都跟仇人一样哪里还有什么同宗之情

那个时候胳膊粗得已经渐渐显现出来了周天子也阻止不了现在好不容易在吾皇的威武之下统一四海一定不能走周朝的老路而是要走郡县制的道路将天下的权力拢到您的手中

如果您要恩赐宗室和功臣可以通过税赋重重地赏赐分钱不分权全国没有能够和中央抗衡的力量才是比较安全的计策

秦始皇觉得说得真好觉悟真高拍板道

天下永无休止的战争就是因为侯爵王爵的存在感谢祖宗在天之灵今日天下安定不能再走分封的老路引发又一场场永无休止的战争就按李斯说的办

李斯在这个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上帮助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从此为全国奠定了一条分久必合的道路

自此之后天下一统这个概念开始印入了中国人的脑海里

从此以后哪怕中间出现了几次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大乱世无论是三国还是五代无论打成了什么样分裂了多少年总会有一股最强的力量最终再一次地将这片古老的土地统一成一个整体

因为在后世子孙的眼里整个华夏大地就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只有一个

信心的来源就是之前有很多朝代做到过有的朝代还延续了很多年

第一个榜样就是秦国哪怕它统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久

恢宏的意义说完了该说点实在的了

李斯的谏言很有高度他从血脉稀释后的人性角度和统治的成本上帮秦始皇算了一笔账

但我们还是要说这个帝国大才的建议其实并不值钱功劳是秦始皇的

不过这并非因为人家是领导

因为这事好说不好做

秦始皇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顶着极大压力的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他是一个无厘头的冒险者

之前我们说的后世无论打成什么样都会梦想着一统九州因为之前有人做到过如果这个理反过来说你就会明白秦始皇的这个决定有多么冒险

大一统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人做到过

在当时的人看来统治一个疆域广阔的超级帝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太大了

打个比方现在如果说把全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或者把整个东南亚统一成一个国家现实吗

这么多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办法攒到一块去的

组织这么大的国家它的复杂度已经超过今天人类的组织能力了

同样在那个时候秦国的统一六国就类似于今天统一世界

人们早已经习惯了上千年的分裂习惯了各个诸侯国的存在让全世界的人突然去同住地球村是会引来巨大的精神恐慌的

来看一个著名论题中国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因为古代的中国疆域既辽阔又足够封闭我们东到大海南到大海和原始森林西到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北到戈壁西伯利亚别人打不进来我们也出不去所以只能可劲折腾最后折腾成了一个整体

围观群众老师您好咱们国家确实疆域辽阔且封闭但我国的四川南方的丘陵西北的四塞之国西北面的黄土高坡这些都是大天险啊这都适合割据呀

在咱们这片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和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的土地上应该产生很多国家这才合理啊

围观群众欧洲大陆那可是一个大平板这您怎么解释呢

先提前剧透一下秦始皇所提出来的那些治国框架在西方直到两千多年后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出现西方比我们整整晚了两千多年

欧洲现在之所以一个村一个国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贵族制民族血统问题神权原因但其实这些问题都在中国出现过区别是这些问题在中国出现过但没在欧洲集中出现过

说到底是因为最开始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一个庞大国家的统治基础根本就不存在

太大的地方既无法统治也不会统治这才是根本问题

欧洲的地形除了南欧有山脉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剩下是一片大平原要不希特勒的坦克为什么可以随便进攻呢

欧洲的地势一马平川这要是放在咱们中国估计会统一两千年连叛乱都搞不起来因为只要一闹独立大军三天就杀过来了它根本无险可守

这么适合大一统的国家却走上了一村一国的道路是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一个强大的统治系统

嬴政这位始皇帝的关键作用开始慢慢浮现出来

此时的秦朝面临着很多极其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书中说的郡县制天然地为秦国提供了统治大规模国家的制度保障只说对了一部分

假如让欧洲实行郡县制照样政令出不了村

此时的问题根本不是制度所能够解决的制度只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因素

人心中所想的事情是郡县制根本无法解决的

武力的征服仅仅是第一步而文化认同与政治制度的征服才是秦始皇坐稳天下的保障

为了使这个国家稳定紧接着秦始皇干了好几件极其伟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解决文化认同和政治征服问题

这两个关键点入手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

文字

文字对于国家统一意味着什么

秦始皇的征服和前面的六世之烈是有巨大差别的

统一后秦国的土地扩大了近一倍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仅仅是在十多年间完成的他未成年的那十年秦国并没有那么庞大

速度太快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楚国人齐国人赵国人燕国人魏国人全部在短时间内迅速失去了祖国韩国就不提了那点体量不吃劲了

如果说秦国再用一百年的时间去吞并六国那么可以潜移默化地完成整合毕竟时间是最好的消食片但它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而且嬴政作为拥有着中华大地第一次的男人此时面临着从未遇见过的巨大困难

它不是确立一门学科变成国学确定全民的比较文化导向

它不是确立一门宗教作为国教开展国民的整体信仰

它要在已征服的所有国土和势力辐射范围内畅通无阻地开展文化交流推行政令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让全世界的人都迅速认可我是秦国人并遵守秦国的各项规章制度

这非常难

因为两点听不懂和看不懂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各地都有方言现在北方人到了广东就和去日本是一样的基本上就别再指望耳朵能有什么用了因为根本就听不懂

不过这却并不太妨碍你与当地人交流

为啥

因为整个东亚地区都在汉字体系的辐射范围内哪怕到了日本韩国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可以通过不连贯的汉字猜出文章意思来的

不过秦国当时面临的情况比我们今天去东亚地区的局面困难多了不仅各地的话互相听不懂写的字也都互相不认得

所以当时的六国人民要是到另一个国家去要么得带翻译要么就是表演相声传统剧目学聋哑

如果想统一语言还是算了吧

别说语言了哪怕统一方言这在今天都做不到所以电视里现在说的都是普通话但你到了祖国的很多大好河山人家说的是什么你还是连一个字都听不懂

语言是无法进行规范的因为它根本无法量化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时会请个老师专门教吗

我们肯定取的是一个村的语音平均值

国家能规定某个村的调为国调然后派全村人去世界各地普及国调

这些人到了地方没两天语音准被当地方言带跑偏了

所以此时文字的担子就变得非常重

秦始皇拍板进行了文字统一工作

还是李斯这个人几乎独挑了统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并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以此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六国的异体字

虽然还是看不懂但小篆字体是在大篆字体上周礼所用的字体脱胎而来的已经将曲折的笔画变成更简单更直接的笔画形式了经测算秦朝的文字系统大概减少了多达四分之一的先秦书写方式

由此也可以想象过去写个字得多麻烦

更重要的是这个字是要刻在竹简上的那么复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更为可喜的是秦始皇不仅采用了小篆还采用了程邈整理出来的隶书作为并行方案

隶书的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连笔断笔从线条转向笔画这就是我们今天汉字的原型

看这些字很多我们都认识吧

这一重大的突破使隶书相对于小篆更加简易更加易于书写并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追捧成为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文字

小篆成为秦国的标准文字隶书成为日用文字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用小篆书写非官方文件则用隶书抄写

自此官方与民间的表达双轨制也基本确立起来

这不仅体现在也体现在行文上过去写字刻字不易竹简也是金贵东西所以必须言简意赅这样就渐渐衍生出文言文它类似于古代的电报

当然现在我们学的文言文和古代老百姓说的话是不一样的老百姓是不会之乎者也

简化虽然好但也不能一味地简化不见得越简化就越漂亮越适用

无论是字还是人穿太少了缺乏美感

凡事要有度

统一与简化文字不仅从日常交流等文化层面上帮助秦国完成了消化六国的第一步还衍生出了影响千年的另一项制度——官僚制度

现在我们一听到官僚这俩字就知道不是个好词这个词代表着高高在上代表着推诿扯皮代表着效率低下但实际上这个词的原本含义以及整个官僚系统几乎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当文字被统一后官僚系统的基础也就被夯实了

这个基础就是能熟练使用标准文字作为有效交流方式主要执行国家政法军国大事部署的专职群体——官和吏

因为文字统一顶层的政策开始能够传达到社会的底层基层的财税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层建筑黄河泛滥时可以组织起庞大的民力护卫堤坝异族入侵时可以武装起精良的军队去保卫家乡

一个偌大的秦国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统一后的文字被后世历任的统治者高度重视民间是不允许私自篡改文字的字典只能由官方出版

因为如果对文字不加重视用不了多少年百姓就会造出很多简化的字要是不管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字老百姓就全不认识了文化与政策就传达不了了再过些年这些地方的文化与沟通就有壁垒了更不要谈什么统一了

一旦文字乱成欧洲这样肯定变成一村一国

所以统一文字这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极其深远

车同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此重要

秦始皇的第二步是我们要重点讲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觉得诧异为什么这还能作为秦始皇的三功之一呢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刚刚我们讲的统一文字其实如果不细解释大家应该也能大概明白但下面这个车同轨如果不详细说说大家可能就会感到一头雾水

车同轨到底是什么意思

车同轨就是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

解释完了

你肯定会想这算什么这还好意思往外说现在的车从大 SUV 到小 QQ我爱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你能规定我轮子间的距离你管得了我皇权真是太压制人了连车轮子的间距都要管还好意思说是功劳

等会儿再打我我还有话要说

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车同轨和那堆体现权威的制度一样是为了体现皇权存在感的

至少我们在上学时就是这么想的但当我们深入挖掘背后原因后却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

这个改革无异于一项跨时代意义的运输革命

先来说一下当年的路是什么样的路

答案土路

其实现在有些农村的道路依然是土路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土路被大车轧得不成样子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车会把路轧坏了呢我们看到土路上那些大坑和深深的轮子印都是什么时候弄得呢

答案下雨天

下了雨土变泥走起来就费劲了而且会产生深深的印迹

但即便这样还是将就能用无论大车小车都能过小车只要不拖底基本上所有的土路无论什么路况还是可以过的

但在先秦或秦朝就过不去了

因为今天的轮胎是橡胶做的而在古代轮子是木头做的

即便今天的橡胶轮胎也有崴泥的时候更何况当年的木轮子呢

在当时车轮反复碾压之后路上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的车辙两个车轮间的距离叫作轨

马车在长途运输的时候让车轮一直沿着车辙行走就会平稳能够显著减少畜力的消耗和车轴磨损这个道理就如同大雁南飞时后面的大雁相对于前面的大雁来说比较省劲一样

不是没有车辙的路走不了而是如果你不走千万人上百年为你走出的车辙那么你不但走得很慢而且车也容易坏总体上说来还是那句话成本高

我们在看兵书时常常形容一个地方道路狭小叫作车不方轨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这条道路狭窄得只有一辆车能走的车轨像著名交通干道井陉

如果这个时候两辆车走碰头了这就费劲了因为要论论谁应该需要把车辙让出来

古往今来因为这个事可没少起冲突

你可能会纳闷这还用得着矫情

还真不是矫情因为让车辙是一件很费劲的事

首先要鞭打牛或马费力地把车从深深的车辙中拉出来让对方的车过去然后再让车轮回到车辙里往前走

这可太费劲了

所以我们常常拿改弦易辙来形容改革的风险与困难

改弦弓有断的危险

易辙要使出牛马的力气

现在我们知道车辙对于古代运输的意义了那么我们也就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将全国的车轨进行统一了

全国的车轨都统一就意味着全国的车轧出来的车辙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六尺宽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的车马与资源可以随意调动就相当于最早的铁轨一样

就好像如果你驾车到秦国进入河北车把式告诉你换车吧前面的道走不了了车辙进不去你费半天劲换了车当走到齐国进了山东车把式又告诉你换车吧前面又走不了了这样还怎么让全国成为一盘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没办法亲切地称作没辙

车辙尺寸不同的问题从微观角度讲导致百姓在出行与生产经营上都会不方便

从宏观角度上讲车辙的大小和国家资源的投放能力也息息相关

调百万石粮食上前线一个州一种车辙上哪儿找那么多辆不同的车等车找齐了将士们都饿死了

车辙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当以橡胶作为原料将轮胎发明出来后传统意义的木轮包铁皮的车轮才渐渐被淘汰

轮胎对于道路的摩擦损耗减小开始降低了传统车辙对于运输的重要性

所以当年秦始皇将车辙的宽度统一为六尺对于整个国家的运输来说功莫大焉

在统一车辙的基础上秦始皇还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这也是个大工程

自此秦王朝的影响力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真正做到了战略投放的大跃进指哪儿打哪儿想打哪儿打哪儿还马上就能打

不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后来的陈胜起义军就颇受其惠

路修到了哪里战略威力就能到达哪里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

但还是那句话想明白比较容易做起来却极其困难

据考证秦国时期的驰道总长度达到了六千八百公里这些道路并非我们刚才讨论的最理想状态——土路

我国的地形大家都知道比如说通往蜀地就要架上栈道用木头架在高山峡谷中的木质结构道路是很常见的如果通往江南那么多水网就要架上一座座石桥

我们可以想象为了修路当初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至此秦始皇可以召集全天下的人来给他干活了

车同轨从交通的方面完成了秦国消化六国的第二步

统一度量衡对于官僚系统建立的伟大意义

秦始皇走的第三步叫作统一度量衡

其实关于这件事很多朋友的疑惑并非说这个不该统一而是他们觉得统一货币貌似比度量衡要重要得多

毕竟你拿着刀当钱我拿着铜板当钱你说刀值钱能换头牛我觉得你这把刀最多能换个鸡蛋那个时候也没有汇率这样怎么交易呢

算了咱们还是用粮食算吧

这个时候货币的功能实际上已经被废掉了碰上大宗的货物买卖总不能全拿粮食来换吧当时运送粮食的成本又非常高

按理说统一六国间的货币才是重中之重啊

秦始皇没统一货币吗

并不是秦始皇是何等人物

只不过相对来说安排得比较靠后他在离开秦国百姓的那年才把这事办了

不过统一度量衡这件事却是第一批的重点工程秦始皇可是一点也没等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度量衡和货币都没统一时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已经比统一货币大得多了

粮食在日常小宗货品交易时是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的只有在大宗交易时货币的作用才会显现

在当时的秦国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所以货币的问题并不迫切但粮食对于国家的税收来讲却是极其迫切的问题

对于一切初创的大一统秦国来说统一的度量衡就像每天吃的饭货币就像开塞露

没有前者就死定了没有后者顶多是急得瞪眼但是出不了人命的

尤其是货币的价值只有当度量衡统一时才会显现正如你也只有吃饱了饭才会有用开塞露的需求

度量衡的不统一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税收难度还影响着人心所向

当时的税收是不用交钱的而是要交粮食这样一来政府和老百姓就有跨不过去的交集了

派去楚地的官员计算税收时也许是拿锅量的但派去燕地的官员计算税收时却是按麻袋计算的

既不好算也不好收而且这还给不法官员盘剥老百姓提供了制度上的空子你交的数不够你的一斗相当于我的一碗别废话赶紧给我回家再拿去

老百姓们在遭遇了不平等对待和转不过弯的换算后只会将所有的怨气集中起来打包还给国家

他们会说秦国不好而不会局限于秦国的官不好

度量衡的不统一导致了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百姓税收的成本都提高了

度量衡不统一不仅税收费劲还没有办法考核官员没有办法判断官员们有没有好好干活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没法发

古代官员的俸禄最开始是发粮食即便后面开始发钱发银子或者发土特产在发之前都是要拿粮食作为换算单位的

官员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是级别

一千石官员看见三千石官员要作揖问安

通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开始准确地知道整个国家的家底

整个国家有多少田每年能打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能支撑他去干多大的事开始变成了一道虽然难算却有解的数学题

因此秦始皇开展了太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工程

统一度量衡无异于一场伟大的金融改革

从此官员收税无论是咸阳还是辽东无论是蜀地还是吴越国家对于家底的了解和收入支出都开始透明清晰官员说收多少就是多少老百姓有底不用再担心被盘剥了

当然盘剥不可能不存在官员们会挖掘别的途径但公平性的问题被解决了此后国家的责任被甩到了官员身上

因为国家收的税是明码标价的这个县比别的县多出的那些负担全是官员巧立名目

此后非黑即白的清官贪官这两个概念开始在老百姓的脑海里成型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国家权力的重大意义大家可以慢慢体会

笔杆子为帝国指明方向秤砣子为帝国算明斤两文字和度量衡二者相辅相成

缺了谁都不成

统一度量衡从金融方面完成了秦国消化六国的第三步

秦始皇的这三步之所以走得这么漂亮因为其中有一个共通点化繁为简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合理的简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个大本事因为并非一味简洁就一定好你需要简洁得合理简洁得艺术

例如当你做的 PPT 的留白区域占据页面 61.8% 的时候也就是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就美得恰到好处无论何时满屏的字是没有人爱看的

除了这著名的三步战略外秦始皇还在统一法律修建水渠等一系列方面对国家进行了改造

牛人就是牛人啊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爱好众多活一辈子顶别人活八辈子

始皇系工程中诞生了郑国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这都大大造福了一方百姓并恩泽了后世子孙上千年

以郑国渠为例当年关中地区虽然是千里平原适合农业发展但水利情况始终不理想而且有大量的盐碱地

郑国渠修成后原来的低洼盐碱地被泥土填平水的力量还将盐碱地的 pH 值冲平衡了关中平原从此多了四万多顷沃野良田

当然秦始皇的决定也并非全部是伟大正确的对于秦律的改造实际上就不都是成功的很多适合于秦地的法律并非通用于全国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秦律最开始是商鞅设计的他为人处世缺乏弹性

成于斯亦会败于斯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

但无论如何秦始皇此时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到时间来到了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天书现世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4767.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