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目标全球前三!40家机构投资中创新航,到底赚了多少钱?)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中创新航位列第七,市场份额4.2%,同比提高约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有了新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做到动力电池全球前三!”
截至10月14日,中创新航(3931.HK)股价38港元/股,跟发行价持平。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IPO前,共有40家投资机构投资了中创新航,那么到目前为止,这些机构投资人到底赚了多少钱?
2019年7月,金沙投资、成飞集成、华科投资、锂航金智、金圆产业与中创新航签订增资协议,锂航金智以15.1亿元认购15.09亿元新增注册资本,金圆产业以5亿元认购4亿元新增注册资本,每股平均成本10.64元。
这里补充一点,锂航金智和金圆产业由金圆投资实际控制,金圆投资背后的实控人是厦门财政局。
2020年11月,金沙投资与华科工程对中创新航进行增资,并引入17名外部投资者,包括广祺瑞电、中保投先进制造、红杉凯辰、国联通锦、晨壹鹏骐、中保投壹号新能源、小米长江产业、马鞍山基石等等。
重点说说小米长江产业。
小米长江产业的唯一普通合伙人是湖北小米,而湖北小米的最终控制人为雷军。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小米长江产业的每股平均成本为20.31元,持有全球发售后2.2%的股份。除此之外,2021年7月小米长江实业对中创新航增资5亿元,每股平均成本20.31元。
2021年7月-8月,中创新航再引入19名机构投资人,包括厦门金锂二号、创益盛囤、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三峡资本、东投锂盈、湖州海发、义务乐信等等,每股平均成本41.67元。
这里补充说明,创合新材与金圆投资在2021年10月签署协议,以2.13亿元的价格买下中创新航约1.57%的股份,并在当年7月对中创新航增资3亿元,每股平均成本19.75元。

简单做个总结:
IPO前,中创新航累计获得了40家投资机构投资,其中接近一半目前处于浮亏状态;
首轮融资在2019年下半年,代表机构是金圆产业;次轮融资投资者数量扩大,代表机构是小米长江实业、广汽资本等;末轮融资投资者数量同样庞大,代表机构是三峡资本、航空融合基金、制造业转型基金等;
就投资回报而言,首轮和次轮机构投资者都获得了200%以上的回报,但末轮投资者的浮亏比例接近20%。另外,有意思的是,小米长江产业的投资按道理属于次轮,但买入成本却接近其他机构的两倍,导致获利大幅下降;
总体而言,对于中创新航的投资者而言,是一半欢乐一半愁!
最后还有一点,对于中创新航来说,目前还有一个麻烦的地方在于,虽然公司上市仅不到半个月时间,但公司的每日成交额已经大幅下降。而且,与A股同行公司相比,中创新航的盈利能力明显偏弱,叠加股票锁定期的强制要求,这对投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4997.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