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真没想到(罗静:慢慢养,养智慧,养孩子,养出生命之花,国之栋梁)

花白达人    2022-10-30    389

原标题:罗静:慢慢养,养智慧,养孩子,养出生命之花,国之栋梁

看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搜狐网、搜狐母婴、搜狐教育联合主办的“2022搜狐养育大会”于 10月26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生长的力量”为主题,邀请数十名知名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行业领袖等发表主题演讲,从不同领域和视角解读家庭教育热门话题和母婴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家庭教育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共话科学育儿。

大会期间,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关工委首席儿童教育专家罗静发表了《慢养、静养、慧养》的主旨演讲。

罗静表示,育己育儿顺序不能错,父母是怎样的人比他做怎样的事更重要。如果父母状态始终低下,就无法养育出一个有勇气,快乐,健康,有爱的孩子。

罗静认为,只有把自己安静下来,才能开始觉察自己,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关注自己的部分,才不会害怕不会焦虑。努力的工作,但不会让自己很卷,因为卷起来的时候就没办法舒展,不舒展的话就没办法带来力量。“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最重要的是要正身修身。

以下为罗静搜狐养育大会演讲,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有删减。

大家好,我的题目叫“慢养、静养、慧养”,也是从我的节目《育儿观察室》来的,,感谢搜狐养育研究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今年搞了一档叫做《育儿观察室》的节目,每个月有两期,每期45分钟。每次采用的是我和专家对谈的方式,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一个领域的专家来一起聊。刚才张老师就说到世界读书日,我们有节日的主题,我做这个节目才知道还有一个不打小孩日。还有父亲节、母亲节,还有一些是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比如说培养好的情商,高情商,学习力、性格。

我们的主编对这个项目要求很高,一定要有深度,还要接地气,所以我们做的其实还是挺透彻的,我们自认为做的挺好的,流量也不错。但是大家也有不同的反馈,如今我们上线12期了。家长反馈说臣妾做不到,为啥呢,一回到家,我又要忙着做饭,又要照顾孩子,还要辅导作业,我老公坐在沙发上一边打游戏一边吃瓜子,我就很生气,专家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我就把气放下了。这时候你们专家说当婚姻中发生问题的时候你要想了想你做了什么让对方变成这个样子,于是我只能想我瞎了眼找了你这么一个货。再转回头看孩子,叫了800遍没动,专家说你别催越催越懒,这时候我一阵子火上来了,专家说不能打孩子,打孩子要变笨,这时候我只能打自己,退一步乳腺增生,进一步子宫肌瘤。

在实际的生活中家长给我们的反馈是学了很多方法,我们也知道了很多事情,为什么做不到呢。今年我相信大家经历过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时候,经常出不去门怎么办呢,在家里,我今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养生,就是让自己能静下来。早早的开始养生,大家可能说有点早吧,我觉得当我开始静下来的时候,我竟然做了一件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去做好的事情,就是做饭。用我女儿的评价说,我妈妈的做饭水平如果姥姥不在妈妈能把我们饿死,如今我能操持一桌子了,甚至我发现我有做饭的天赋。我妈说,因为你真正静下来了,所以我会发现我静下来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欢喜,不是因为我做了一桌子饭,而是我发现我的未来是多么值得期待的,我有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有多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我觉得教育的目的难道不是这个吗,我就有一些想法和思考,也跟我们教育院的老师有一些交流,他们也给了我一些支持,接下来跟他们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首先,育己育儿顺序别错。科福特说过一句话,他说其实父母是怎样的人比他做怎样的事更重要。用中国的哲学来讲就是“⋯不如釜底抽薪”,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孩子都在锅上蒸着,无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我们在底下都看不见,所以我们要学会关火。这个火到底是什么呢,在教育中你到底对孩子的要求,是期望,还是欲望。我觉得期望和欲望有很大的差别在哪呢,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顶多是失望,如果我的欲望没有实现我可能就会愤怒,我会羡慕嫉妒恨,现在的人通常是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是我们想要的很多。我们看到过一款海淀妈妈的手机截屏,十屏全是学习的APP。我们得看清楚自己在养育过程中我们到底给的孩子是什么。

接下来我想说这两年出现了一个词叫做“赋能型家长”。你是一道光的话你根本不用赋能,他在你跟前他就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受到力量,感受到温暖。但是如果你没有能你在那瞎赋这个孩子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你的状态始终在底下,这是我们的情绪等级表,如果你的状态一直是在下面的,你怎么能养育出一个有勇气,快乐,健康,有爱的孩子,你养不出来。而我们只要求孩子要做到这个做到那个,从来不要求自己去做什么,那能成功吗。

最后一个想法,我觉得是受了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其实生来就是明德的,自信本足,只是在尘世间我们慢慢的失了颜色,被灰尘蒙蔽了以后,我们就看不到很多方向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这些灰尘抹去的过程,但其实不用害怕,有烦恼的地方就会有智慧,烦恼和智慧来自同一个地方。

所以我也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怕。我刚才跟大家分享的这些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的,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才能把自己安静下来,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慢才能开始觉察自己,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关注自己的部分。

因为最近我在学习黄帝内经,其实我受益匪浅。黄帝问他的师傅,说过去的上古之人动辄可以活到120岁为什么现在的人50岁就动作皆衰,说他们知道上天的规律,天地变化的规律,同时他们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去做,心情是愉悦的。同时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不对自己要求,也比对别人要求,他们做的很随心所欲,活在当下,同时也不去“务快于心”,就是什么刺激我玩什么,他们不,他们精神内守,少欲心安而不惧,心里很安静所以不会害怕不会焦虑。我努力的工作但是我不会让自己很卷,当让卷起来的时候就没办法舒展,不舒展的话就没办法带来力量。最后各从其欲,这是我学了第一篇《素问》的感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中国文化的经典搬到育儿室里让更多的父母了解,方法是要有,但是更重要的是正身修身。

接下来的育儿师里打算邀请像邬秘书长各位老师来到直播间,为大家讲述中国文化的智慧,最后想说“定能生智,静能生慧”让我们慢慢养,养智慧,养孩子,养出生命之花,国之栋梁。

谢谢大家!

除本篇外,搜狐母婴、搜狐教育还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敬请关注!

搜狐诚邀国内外权威养育专家、行业大咖以及新手父母们关注、参加2022搜狐养育大会!本次大会将通过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同步直播。期待与您共聚盛会,一同探讨科学育儿新主张,发现科学育儿的智慧和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5152.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