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怎么可以错过(原创 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国宝,却向祖国索要巨款,这个华侨是谁)

花白达人    2022-11-02    268

原标题: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国宝,却向祖国索要巨款,这个华侨是谁

自古以来国家在人们心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只为踏破贺兰山缺,收复失地,还我江山。

有人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愿留取丹心照汗青,短的是生命,长的是气节;有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汤蹈火,不惧滚滚烟尘。

华夏子孙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肤色,热爱这片生长的土地。可近来有位华侨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国宝,而面对自己祖国时,却向祖国索要巨款。这个华侨是谁?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究竟是谁捧着外国的月亮,忘记了故乡的西窗?

他就是美籍华人翁万戈。早年间,他曾向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捐赠了183件国宝,这次捐赠是该博物馆接受的史上数量最大的一批中国古代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

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大家纷纷批驳他加入美国国籍,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大洋彼岸也就看不到此岸。

后来,他向中国捐赠了一些珍贵的藏书,却让国家掏了450万美元来购买,更是火上浇油,激怒了不少爱国志士,人民怎么也接受不了,他可以将如此名贵的文物无偿捐赠给美国,在捐给自己祖国时,却要收取这么多钱。

铺天盖地的言论让将翁万戈淹没,在漩涡当中,他努力站稳不被裹挟。他张开喉咙,发现没有声音,便也不再有过多的言语,依旧安静生活,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去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对于翁万戈捐赠一事,究竟谁是谁非,暂且搁置不论,不妨换一个视角,先看看这批文物。

一般人们捐赠文物,几乎一两件而已,就算多的也不过五六件,像这样一下捐出上百件,实属凤毛麟角,那他是如何收藏如此众多文物呢?这还得从他们家族谈起。

翁氏家族最著名的人物,要属翁同龢。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状元宰相,他可谓是位高权重,名满天下,对我国晚清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或许受其父亲翁心存的影响,他喜欢收藏,并且已经颇具规模,藏品无数,在当时算是大的收藏家。

翁同龢在京城为官近半个世纪,常常去琉璃厂寻访旧书,又陆续购进许多好书,其中"寄售"是一种主要途径,他当年一边买还一边在日记里自责"剁手"行为,看来他才是最早的体验快递购物的人。

他的收藏包罗万象,如彭元瑞的知圣道斋藏书,怡亲王死后流散出府的乐善堂旧藏,珍品极多。

有一次,翁同龢看到清代"四王"之一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就爱不释手,以至于茶饭不思。但卖画人却漫天喊价,买卖不成。后来卖家让他把这幅画带到家鉴赏,翁同龢越看越喜欢,说自己出300两白银,可惜未能成交。

翁同龢一门心思想着这幅画,将其留在手中把玩了好几天,当卖家来取画时,他终于痛下决心,将准备买房的钱用来买画了。此事也就传为美谈,引得旁人称赞不已。

因为心情过于激动,他在放画卷的木匣盖上题诗一首,"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

可以看出,为了收藏这些古玩字画,翁家可谓付出巨大牺牲,后来翁同龢也常为找房头疼,在甜水井、东华门、静默寺等地住过,甚至酒肆。

岁月荏苒,到了翁万戈这代,有了先人们一辈一辈的积攒,家里的藏品,已不容小觑。

其中大多是明代清代的大家书画,其中朱耷、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四王"等明清文人的书画,以及两代帝师之称的翁同龢的墨宝,都涵盖在了其中。所以能一次捐赠上百件文物,这是世代累积,百年传承的。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翁万戈,20世纪初生于上海,早在幼年就被指定翁氏家族财产继承人。可想而知,他本人已经含着金钥匙出生,早已一生无忧。

敌军侵略前夕,他已考入上海交大,一方面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看着祖上留下来的大批文物,翁先生心里犯难。

现在华夏大地,一片焦土。如果留在这里,很难不被敌军霸占,如果带着它们去后方,也将是一场颠沛流离,它们的命运很难保证。

在黑夜里,翁先生和家人一起将家中的收藏打包,转辗天津,再经过水路,最终,完好无损地运送到了美国。如果当年没有他们的守护,恐怕这批文物早已灰飞烟灭了。

离开已经沦陷的上海,赴美留学,翁先生就着手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心念着祖国的命运,他全身心都投入到推广、发扬中国文化的事业中,成为一位著名的华人社会活动家。

他曾多次向世界多个地方捐赠家族所收藏的文物,也曾举办了多次书画展,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传播华夏文明。

回到前文所讲捐赠一事,翁万戈曾感慨地说:"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一生的守候,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当有人问起如何看待翁万戈向波士顿美术馆捐赠183件艺术品引发的议论时,翁万戈先生的侄子翁以钧曾给出这样的答案:有人认为只能捐赠给国内,不能捐赠给外国,这是民族情结的体现,无可厚非。

但他们可能对翁氏家藏历史没有深入研究。翁万戈一生都在做中西文化交流,想让西方人知道中华文化是什么样子。而且在他的理念里,书画藏品最终是要归属博物馆,至于为什么要给波士顿美术馆?

他要宣传中国文化,波士顿美术馆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把华夏文明放在这里,让世人的眼光聚焦于此,更便于人民了解我们祖先的文化。

早在当初捐赠之时,翁万戈就说过,收藏家他算不上的,顶多是守藏家,家里的文物肯定都要捐出去的,博物馆才是它们的应该归属之地。他说,"我捐出去以后,说什么话的人都要有,我根本听不见。"

所以对于别人的评价,他早已料到,并接受,因为他心里或许只有文物,只要文物能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静的带着,将它们历史的厚重传承,他就安心了。

如今世界交流已经快到瞬息万变,而艺术也是全人类的,其次才是民族的。如果把文物搁置橱窗,当他们蒙上灰尘,迎来的读者越来越少时,他们的生命也就黯然了,也就失去了传承历史的价值。

只有当他们被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所认识、传颂,他们才会成为深邃历史里的点点明星,熠熠生辉,烛照世界。

与其争论该与不该、对或不对,还不如潜下心来,认真研究,与文物握手,一同把华夏文化发扬光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5708.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