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电影《万里归途》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去过中东、南美、非洲小国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给小国出入境官员塞好处费,送巧克力,带中国特产,简直就是出入境的家常便饭,埃及当年出入境,还要象征性的给出入境工作人员送中国的风油精,因为埃及那边觉得风油精太刺激了,他们好这口。 不不不,不是烧火盆,是在整理大使馆资料进行集中销毁,要知道美国的CIA可是无孔不入的,如果我们撤离前不进行资料销毁,不把资料化成灰,CIA就会在你撤离后,跑你家原大使馆驻地,把你家大使馆翻个底儿朝天。 炸弹爆炸后,如果您能在现场侥幸幸存,就请留在原地,千万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人群密集的地方将会是第二场爆炸案的现场,海外生存实用小技巧get了吗? 晨礼是穆斯林的宗教日常活动之一,一共四拜,先单礼两拜,圣行拜,然后再跟着伊玛目集体礼,两拜主命拜。如果在家礼则单礼,这是穆斯林的固定活动,基本没有穆斯林敢在这时发动战争,趁着晨礼的时间,我们撤侨队伍出发,就会安全许多,卡一个安全的时间点。 很多人以为是华为、中兴呗,一合体就变成了华兴公司。华为和中兴在中东、非洲发展的都特别好。原型其实是华丰建筑公司。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也是随从喝了一口井水,然后就被杀掉了。水是沙漠里宝贵的财产,一个家族,一个部落,都围绕着井水而活,如果井水被外人触碰饮用了,这是一种对家族权威的挑衅,要么决斗,饶你一命,要么就把你kill掉。 俄罗斯轮盘赌游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游戏,本来是打了败仗的沙俄军人发明的,用于对俘虏和囚犯做赌注用的游戏,因为极其血腥,但又结合了西方的决斗文化,所以在西方非常盛行,之前《湄公河》里也有出现过俄罗斯轮盘赌游戏,彰显自己是胜利女神的私生子,嘉奖自己的勇气,在《万里归途》中也有体现。 哈桑和章宁同为一所大学的学子,两人也是同一所学校的足球队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足球教练,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哈桑在努米亚只认章宁这一位中国的外交工作人员,对于外人,哈桑是十分警觉的。 章宁凭借着个人魅力与灵活的处世技巧,在努米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 这也为宗大伟后续处理打通出海通道埋下了伏笔。 如果没有章宁的存在,哈桑先生恐怕对宗大伟的表现将会报以敌意,阻拦我们同胞的去路。当哈桑先生知道章宁已经去世了,哈桑先生表现出的震惊,是掩饰不住的悲痛,哈桑先生知道战火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与章宁联系在一起了,这已经不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小规模战争了。 宗大伟可以熟练地说出章宁的大学故事,比如大学的信息,参加的足球队,还有足球教练的口头禅,宗大伟和章宁是非常深刻的战友关系,两人的信息彼此共享,情同手足,宗大伟伪装成哈桑先生的学弟,努力和哈桑套近乎,拉关系,都是为了滞留海外的同胞们。 当宗大伟表示章宁已经去世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哈桑前所未有的改变了,动容了,眼泪也开始在眼眶中打转。 换言之,宗大伟能够促成同胞们打通出海通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章宁而打开的。 是章宁过去一直在对宗大伟交流自己的过往,才有今天宗大伟换来的宝贵机会。 章宁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依然在对剧情的推动产生着巨大贡献。 宗大伟通过第一次撤侨事件,证明了自己的可靠,证明了自己的诚实,当宗大伟看到军队前来报告,以为是反政府军,试图救下哈桑,尽管可能是个误会,但宗大伟和哈桑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哈桑在第二次送别宗大伟的时候,和宗大伟紧紧的握住了手,其实哈桑已经明白,战火已经烧到了自己身上,自己的命运是被处死。 在人之将死的最后时刻,哈桑对这位外交工作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与尊敬,紧紧的抱住了宗大伟,就像是紧紧的抱住了章宁那样。 送别宗大伟,就等于要一个人孤独的面对接下来的叛军清洗了。 哈桑不想死,但是因为被宗大伟冒死救下同胞,忠于使命忠于职责的气节所打动,并没有选择逃跑,哈桑决定光荣的死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身位边境官的尊严,审核边境流程。 哈桑被宗大伟和章宁的职业操守所打动,坚守岗位,配合宗大伟的撤侨行动,这是一个电影剧情之外的故事。 章宁其实已经可以提前一年离开努米亚的工作岗位了,但是他为什么选择了留在努米亚? 因为白婳为了章宁放弃国内的工作,外派到努米亚,陪伴着章宁。而外人有所不知,却以为是章宁为了接老领导的班,该退不退,愣是留在了努米亚,意图升迁,宗大伟赌气说出的话,让宗大伟也觉得很后悔吧。 白婳为了章宁,只身来到异国他乡,援建努米亚,只是白婳的工作没有结束,章宁尽管工作结束了,也要留在努米亚陪伴在白婳身边。这是一段多么忠贞的爱情故事,但是章宁却没有点明,为什么呢? 吃火锅的时候,章宁,宗大伟,成朗,其中两个老同事互相赌气,章宁不提自己和白婳的爱情,也不去辩解“升迁”的误会,毕竟大男人都不想在成朗这孩子面前提这点儿女私情。 结合彩蛋,我们知道成朗他爸爸,竟然是——“战狼”吴京,攀过珠峰,上过太空,打过雇佣兵,长年累月不回家,一个有故事的男人,因为爸爸把纪律、组织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从来没有陪过自己的孩子,还编织了善意的谎言,导致成朗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小时候被欺骗过的人,长大后就非常敏感,比较较真,但是宗大伟对人性的把控远比成朗更到位,在关键时刻,总是大伟老师带着所有人,在赛末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提,迪拉特是否有救援?未知。迪拉特是否有生存机会?未知。 成朗心里有底儿吗?未知。成朗对前路有什么打算吗?未知。 全程成朗都是藏住秘密,带领上百人望梅止渴。 成朗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成朗因为不确定是否有人接应滞留同胞,既害怕到迪拉特,但又期待着有人接应,期待着抵达迪拉特,每个日夜,成朗都在代替宗大伟老师点燃字母D的火圈,期待祖国能够发现。 守住秘密,对于成朗来说——既是一种煎熬,又是一种历练,小成负担起上百人的行动起居,护送上百人穿越32万6千步,190公里,终于抵达迪拉特。 但是——成朗并没有办法彻底开心起来,害怕对方没有任何人接待滞留同胞。当所有人都在欢呼庆祝的时候,成朗心事重重,当看到外交人员时,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成朗总算笑了。 叛军头目戴着人皮面具,手握黄金左轮手枪,最擅长做的就是俄罗斯轮盘赌游戏。 叛军头目通过俄罗斯轮盘赌游戏,证明自己的勇气,确立自己在叛军中的地位。 可是叛军头目的枪里根本就没有子弹。但是单单利用人们的恐惧,就足以确定吓退所有人。 在西方流行着决斗文化,俄罗斯轮盘赌游戏更是证明一个人的勇气所在,西方人迷信勇气与幸运,勇敢的人,还能被胜利女神眷顾,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当叛军头目的手枪里没有子弹,叛军成员一瞬间就慌了。 为了保护我们的同胞,宗大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扣下了扳机,以悍不畏死的气节完成了对自己勇气的证明,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这才是最伟大的冒险。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化最辉煌时的框架体小说,在1001夜过后,国王终于不再嗜杀,人民迎来了和平,《一千零一夜》是在告诉我们和平总会到来,这个世界总会变好,只是书的最后几页都被战火化成了灰烬,于是辛巴达的未来无人知晓。 辛巴达的故事,曾经被迪士尼拍成了巨制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讲述的是王子和辛巴达之间的纠葛,纷争女神盗走了和平之书,让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动乱,嫁祸给辛巴达,辛巴达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周游四海,带回了和平之书,国家重新回归和平。 想起辛巴达的故事,刚好暗合了电影中,我们的外交人员,同样是周游四海,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和海外同胞的安全稳定,而我们的海外同胞,就是我们的船员,就像是辛巴达的船员一样,辛巴达保护他们的安全。能在电影里看到辛巴达的故事,仿佛就像是一种他山之石的隐喻,用辛巴达的故事,为电影画龙点睛,在立意上立刻高了又一重,就凭这个我也给电影打9颗星。 电影是表达的艺术,《万里归途》主要是讲了一个关于撤侨的故事,但却通过细枝末节藏了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只要展开,就可以谈出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跌宕过往,外交工作人员主要是文戏,文戏的精彩不像武戏那么直接,那么热暴力,文戏的重点在于藏,不在于“杀”,“杀”永远都是和平崛起最后万不得已的那一步,我们是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外交旨在保护中国人民、捍卫祖国国际地位,外交工作人员的勇气与智慧,是电影的绝佳看点,看完属实太过瘾,二刷不过分。 外交工作人员是刀刃,而军事力量是刀背,就像中国武术大师所说——“刀背藏身”,外交工作人员的刀刃,在外事活动中是先于刀背的,祖国人民是藏在坚实的“刀背”后面,容得下安居乐业,容得下祖国繁荣,这才是外交的意义。电影《万里归途》把“藏”字演绎的淋漓尽致,不光把故事藏在了故事里,更把外交的真意藏在了故事里。 还有至少3个电影里藏着的故事,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交给大家在评论区自由发挥吧。刚看完电影,电影的主线是撤侨,但还有很多故事都藏在细节里。
细节1、想要撤侨,就要给钱。
细节2、中国驻努米亚大使馆,即将撤离前,为什么都在烧火盆呢?
细节3、在炸弹爆炸后,应该去哪里?
细节4、什么是晨礼?为什么要在晨礼时出发?
细节5、华兴公司?有意思~
细节6、在中东不要随便喝别人的井水,切记。
细节7、俄罗斯轮盘赌游戏是个啥?
电影《万里归途》的信息量远大于本身故事的主要脉络,在我看来,在主要的故事脉络之外,还存在着至少8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哈桑和章宁之间的友情。
第二个故事:章宁和宗大伟之间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宗大伟和哈桑的故事。
第四个故事:章宁和白婳的故事。
第五个故事:成朗和父亲的故事。
第六个故事:成朗和上百人前往迪拉特的故事。
第七个故事:关于勇气的故事。
第八个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辛巴达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6679.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