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万里归途》何以动人)
本报讯记者 陈宏 国庆档大片《万里归途》,票房已跨过13亿大关,口碑在多个打分平台更是保持坚挺。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和小人物的真实选择水乳交融,类型片的紧张刺激和实力演员的动情演绎相互辉映,成就了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作为该片的第一编剧,知名编剧、导演秦海燕近日接受了青年报记者的专访,她说,这是对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探索,“说到底,我觉得电影故事就是还要让自己的情感和观众的情感发生共振和连接。”
《万里归途》不是单个撤侨行动的复刻,而是我国多年数次撤侨行动的整合。大量真实的细节被记录和呈现,让我们看到这个凝练而丰富的故事。厚重的素材是影片成立的基础,秦海燕坦言,是因为采访到了真实的故事,“实际上现在故事里的宗大伟,是许多“宗大伟”身上的故事的融合,来源于真实故事,又进行戏剧化的处理。”
电影上映后,“有燃点有泪点”,“真实沉浸”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不少观众觉得,这部主旋律电影特别之处在于,每个人物的情感都被表达得很细腻,很真实。他们的所思所想贴合普通人日常的感受,在极端情境中超越了自己的恐惧和极限。而这些,正是归功于真实的基底,和编剧团队强大的艺术创作力。
秦海燕2003年进入编剧行业,入行20年写过无数的题材,爱情、喜剧、悬疑、犯罪,甚至魔幻、科幻,“其实什么都写,但是慢慢才发现可能自己适合并擅长(现实题材)这条路。”她告诉记者,相比于架空的题材,现实题材对自己的吸引力要大太多,创作《万里归途》,正是因为采访到了一位真实的外交官,“也可能是我个人真的还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就是会被现实的东西打动,太悬浮的我摸不到,也不会写。目前,我的确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先做田野调查,去和真实的人面对面地碰撞和感受,然后从中去找故事,写故事。我还是喜欢写真实的东西、真挚的东西。”
近年来,秦海燕一直致力于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并开始尝试自己当导演,执导了《我经过风暴》。“在剧本阶段,我采访了大概两三百个家暴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着被采访者的痛苦,看到他们的力量,所以写剧本的时候确实非常有使命感”。
秦海燕感慨,从事编剧20年,可以说是初心未改。“我仍然是编剧,也会继续当导演。”秦海燕说,因为热爱电影,她愿意通过更多的角色,来让自己对电影的认知更全面。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6763.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