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我看了《邪不压正》)
很羡慕罗大佑,有才华的音乐人,看完y《我不是药神》就发了一首单曲,可以随心所欲的用音乐表达自己,音乐又能赚钱,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个技能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最近一直碎碎碎念要去看姜文的《邪不压正》,姜文很叼。对于我来讲,看完电影,能留下点什么就够了。。。结果,三个人去看,只有我觉得还不错,意犹未尽。一个同伴说,中途就像离场,很尬。另外一个觉得情节很幽默。可能这就是姜文。。随便写点什么,跟在罗大佑的后面。。。。
1、姜文
姜文的电影我一直很期待,台词很好,又有很多的隐喻,需要好好的去消化一下。当时对《让子弹飞》五体投地,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影,我看了四遍,最近一次是两天前。被三大戏骨的演技折服,当然这是后话,剧情、台词、结构全都折服。除此之外,看过两次的电影屈指可数。姜文少产,迄今为止导演过六部电影,大概四年出一部电影,都是姜文风格的电影,亲自参与剧本创作、导演、主演、剪接,我觉得这样事事亲力亲为的很少了,看的出,电影成本并不低,照理说,消耗了那么多的时间、费用,作品应该是不错的,但是比起近些年大卖的动辄20几亿的电影并不成功。反观现在的高票房电影,基本被新生代或者转型导演占据了,战狼也好,开心麻花也好,宁浩徐峥也好,反观老一代,除了星爷、徐老怪,其他人的作品,口碑却不是那么如意。归根究底,也许生活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对电影的认识不一样吧。
2、电影
电影应该讲一个好故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好是一个通熟易懂的故事。什么是好的电影呢,我想一定没有完全好的电影,所有人都认为好的电影,众口难调嘛。我倒觉得电影应该有多样性,如果所有的电影都一个样子,翻来覆去讲一个故事,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电影肯定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作为一个观众来讲,我希望导演不要太雷同,否者太没意思了,有自己特色挺好的,但是特色是特色,特色不是老梗,否者真没意思。正是因为这样,电影才有文艺片、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等这么多的类型,才构成了多元的电影世界。对于观众来讲,找到一步好电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观众生活条件、教育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看电影看的是表象、看的是热闹,有些包袱不要太埋得太深,浅显点好,并且追求感官刺激,所以美国大片很受欢迎,看起来特别舒服,很放松,我喜欢看,但是一遍就够了。近些年大卖的电影,大都是内容直接、搞笑的片子吧。所以,既然,作为一个观众都知道如何拍出让观众喜欢的片子,那导演必定也知道吧,可是有些导演并不知道如何取悦观众。
3、观影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很喜欢看电影的,但也只是极少的情况下才去电影院去看电影,因为没钱。很多时候,就是自己一个人抱着笔记本电脑自己看,因为觉得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太少了,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更何况,我看电影从来不快进,也不想听别人的评价。就像是那句话,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多数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看电影成为有时候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了。看电影和年龄的关系很大,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经历错过很多好看的电影,可是过了一些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电影很好的,小的时候,喜欢看打打杀杀,慢慢的会开始注重剧情,注意台词,注意演技,注意影片背后的含义。所以到后来,喜欢的会慢慢喜欢,不喜欢的就不去管。现在的我也会去看看老电影,喜欢《阿飞正传》,可能阿飞对待感情是一个渣男,但是他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自己。我觉得《花样年华》拍的特别美,张曼玉的旗袍,梁朝伟吐烟,简直太帅了。色彩道具都美得不行。当然也喜欢星爷的电影,喜剧之后的悲剧,道尽人生的无奈和辛酸。还有《旺角卡门》的两大天王,何尝又不是我们自己。总要有些追求不是吗,兄弟也好,面子也好。近些年也有很多片子,很多老导演,有一定的经历的、成就的,更喜欢从历史、武侠里面讲故事,陈凯歌的《妖猫转》,姜文的北洋三部曲,尔冬升分《三少爷的剑》,徐克的《狄仁杰》,张艺谋的《长城》、《归来》,还有没上映的《影》,冯小刚《芳华》《我不是潘金莲》,都是套着“古”的外壳,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现在新生代的导演好像更多的是披着现代的外壳,人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事,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借人气。比如文牧野正在大卖的《药神》,就是每家每户基本都会遇到的问题。还有徐峥的囧系列,开心麻花的话剧改编电影,都是很浅显的,没有很晦涩的情况在里面。还有中国的票房冠军《战狼系列》直接表达爱国,表达祖国的强大。这种的观众都很喜欢。反而,老一代的却没那么招人喜欢。或者观影群体很小,但是很庆幸,有那些导演还在,让我们看到电影的多元。
4、选择
选择很重要,每个人的人生的成就只不过在于关键的几个选择。选择正确的事,什么正确就选择什么。幸好,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去追求票房、讨好观众,被资本绑架。还有那么多的人聚焦于其他的方面,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用他们的风格,用他们的叙事方式,聚焦于他们自己的焦点。贾樟柯聚焦于社会现实,姜文聚焦于日本侵华历史,徐克的武侠世界,星爷的喜剧等等。作为这些i知名导演,他们都养活了自己,不趋之若鹜的追求资本的快感,是社会的一大幸运。当然,其实,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去选择去看各种不同风格的电影,这是我们幸运的地方。寻找适合的电影,选择很重要。只是,有些导演很少骂观众,观众因为电影作品而对导演进行谩骂以及人生攻击真的好吗?当然,这是观众的自由,顾客就是上帝爸爸。
5、邪不压正
什么是邪,什么是正。背信弃义,杀师叛国是邪,匡扶正义,辩证是非,除恶扬善是正。故事情节倒是不难,但是隐喻太多了。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历史意义,每个小细节都有他的出处,也许常识有限的难以一下子明白,还真不是拍给大众看的,不然真的细节看不明白。我也是看了知乎的各种解答才一知半解,我一定上了个假的研究生。。男孩会逐渐长大变成高大的男子汉,民族会觉醒,麻木会死亡,侵略会死亡,作恶会死亡,邪不压正。关于细节,我就不说了,知乎上一大把解说的,厉害的博学的人大有人在,很庆幸的这样的导演,两个小时的时间放下那么多的内容在里面,结束后,应该有很多不清楚的吧,就当学习了。
过了两天还一直在想这个电影姜文想表达什么,慢慢的梳理了一些头绪。其实我个人觉得应该就是一个很简单情节,另外植入了一些民国的真事还有一些梗。主题不妨把它视作觉醒吧,一个小男孩成长一个男人的故事。怎样成为一个男人?直面邪恶,伸张正义。报仇有什么阻碍?内心的恐惧。如何克服的?遇到了精神导师,巧红同学。所以我觉得李天然是故事的主线之一,通过报仇,战胜邪恶,伸张正义,邪不压正。再有就是巧红,一个小脚女人,甘于反抗男人,但也是裹足不前,不敢正视恐惧,不敢报仇。最后通过李天然,自己也得到了解放。小脚治好了。和巧红对应的就是凤仪,依附男人,梦想破灭,最终放弃了自己,奔向死亡。但是,砸死了耀武扬威的日本人。姜文在里面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阴谋没有得逞,结果站在正义的一方。而邪恶的一方最终得到了惩罚。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对于姜文的电影实在是出乎意料。很多人说看完就感觉到李天然全程在找爸爸。我看到有人解释的很好,可能有点过度了。刚开始找美国爸爸,后来找姜文(资产阶级)爸爸,最后姜文说找个儿子(共产党)。哈哈,不过说的通。
不管怎么样,电影的细节都还是很经得起推敲的,我觉得姜文还是挺认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7134.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