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八成养户养它全军覆没,价格暴涨至20多元/斤!火爆全国的养殖品种遇到了什么?)
— “第四届中国加州鲈产业发展论坛”火热招商—
内忧外患:盲目新增,歪头病横行
黑斑蛙养殖何去何从?
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陈宏霖
黑斑蛙是个比较小众的养殖品种,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西川等内陆地区,2018年总产量约6万吨。7-8元/斤的养殖成本,收购价却时常达到20多元/斤,由于其低成本高利润,备受行业关注。然而,随着《农财宝典》记者深入了解后,却发现黑斑蛙养殖业是一个奇葩的产业,或者说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产业。外行人看着行情高涨,风风火火,行情也是一片向好,业内人却叫苦连跌、一片哀嚎,只有少数(20%)赚钱。是什么造就了黑斑蛙养殖业这般奇葩景象?如何才能走出不赚钱的怪圈?
黑斑蛙养殖业是一个奇葩的产业,上为黑斑蛙,下为牛蛙。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蛙料技术总监 阮均光 摄
黑斑蛙行业面临内忧外患:歪头病、盲目新增
“目前,黑斑蛙5钱以上的统货价格是18-19元/斤,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3元/斤。”据了解,8-9月出蛙高峰期已过,加上冬季黑斑蛙都是藏在洞穴中,春节雇不到工人挖蛙,导致春节期间黑斑蛙稀缺,价格升至最高点(22元/斤)。随着春节过去养殖户会陆续雇到人工出蛙,往后价格会逐步下跌,加上产卵后体弱以及低温天气,黑斑蛙死亡率增高,预计到3-4月份价格会下跌至13-14元/斤。
看似非常喜人的行情,实际上交易量却少得可怜,并没有几个养殖户因此受益。相反每年都会因为这个价格,引来不少养殖投机者的青睐,以为现在行情好就代表卖蛙时行情一样好,给原本就已经供过于求的市场增加负担。就像当前的牛蛙行情很差导致很多人不敢放苗,都是不够明智的做法。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当前的供求关系与未来出蛙时的供求关系并不是正相关。相反如果当前行情好放苗的人越多,越要谨慎,如果当前行情不好,放苗的人同比往年减少,就更应该投苗(以上是假设市场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推理的)。
由于虚晃的高价加上炒苗者的助推,导致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盲目新增,打破了供求关系的平衡,进而导致黑斑蛙养殖过热,高峰期出蛙价从原来的20多元/斤下跌到12元/斤左右,使整个行业陷入亏钱的死循环。
如何让行业走出死循环,业内人士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1、黑斑蛙养殖已经过热,谨防炒苗人士忽悠,避免盲目新增。
2、避开8-9月集中上市期,错峰高价上市。
3、专研技术,形成一整套病害防控流程。
除了新增太猛行情下滑之外,歪头病则是黑斑蛙养殖户的另一大“心头病”。大量出售病蛙不仅养殖户自己受损,而且会拉低整体的蛙价伤害其他养殖户的利益。据了解,今年湖北潜江、监利等地区由于发病严重,8成养殖户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从全国来看,也有70%以上的养殖区域爆发歪头病,减产达30%-90%。黑斑蛙的正常产量在2000-2500斤/亩,由于歪头病等疾病影响,平均产量只有800-1000斤/亩。根据华中农业大学顾泽茂课题组最新研究论文,黑斑蛙歪头病的主要病原是米尔伊利莎白菌,该病原不仅感染肝脏、肾脏等器官,还入侵蛙的脑部组织,进入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出歪头等症状。目前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靠积极防控减少发病率。
防病迫在眉睫,育养分区或成新趋势
针对歪头病治疗,业内人士表示无药可医。但是针对歪头病等高发病,从2018年就有小部分前沿的养殖户开始尝试防病新方法。
1、尝试育养分区,大概意思就是将蝌蚪培育和成蛙养殖分开,缩短周期,同时让空闲出来的时间,将蛙池进行充分消毒与修复。与原来长期连续养殖间隔性的短暂消毒对比,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病原的残留,恢复土壤微生态系统,起到防病的效果。
2、从放苗到收蛙,每个环节都有针对性的防病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化防病体系。
苦练养殖技术,错峰出蛙避开新增养蛙大军的冲击
湖南湖北老养殖区由于病害严重,价格也不景气,部分老养殖户开始弃养还耕。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估计,2018年的养殖面积同比2017年增加40%左右,新增养殖户8成以上是亏钱,由此可见养殖户的不理性。特别是近两年由于黑斑蛙炒苗风气较重,江西、江苏、安徽等外围养殖区域新增迅猛,且新增的8成以上是新手。整体估算,真正赚钱的养殖户只有20%左右。
20%养殖户中不少人是以养过冬蛙为主,业内人士总结养过冬蛙有两大优势:
1、价格高,由于过冬蛙熬过了8-9月份的出蛙高峰期,到了来年端午节前后卖蛙,一般价格都在20-24元/斤。
2、规格变大,例如过冬前1两,端午节前后能长到1.4两左右,产量提高40%。
这能帮助精耕细作的专业养殖户,脱离新增养蛙大军对行情的冲击。同时也必须克服两大关键障碍:
1、养殖周期变长,养殖成本增加,资金回笼周期加长。
2、周期变长,发病率自然会有所增加,需要减少黑斑蛙损耗,特别是过冬损耗。养殖户普遍过冬损耗都会达到20-30%,如果细节操作不到位,黑斑蛙过冬损耗会更严重。
针对过冬细节,业内人士钟莎莎说,跟据她往年查看养殖基地积累下来的实际情况及经验,保持800斤/亩的密度,过冬能够做到接近零损耗。
以下是六点过冬关键细节
▼
首先看条件和技术确定留蛙密度,建议密度800斤/亩以下。
去除天敌,如老鼠、蛇、黄鼠狼等,特别是老鼠能把蛙吃得所剩无几。
选择地势高、有草、遮挡物多的位置。过于低洼会导致蛙打洞不深,下雨洞口积水容易出现损耗。
池子不能太早把水排干,11月-12月这个期间,黑斑蛙会根据天气情况,基本打好洞后再将水排干,这样黑斑蛙就会在地势高的地方打洞。
打洞时,调整土壤的湿度很关键,利于蛙打深,土壤以抓在手中不会散开,在1米处丢下来会散开为标准。
如果地势不够高,土壤太湿。一定要做好排水系统清理,并在食台区域多开些小沟渠引至出水口处排出让其及时排放,做到零积水处。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ID:ncbd0000),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陈宏霖。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一律视为侵权。
本期编辑:Young-fight
培育第五大家鱼
我为加州鲈代言
可生成专属海报
↓
更多新闻
愤怒!又网曝“给鱼上色”!辟谣:那是刷掉碎冰!抵制谣言多吃鱼,水产人转起!
一号文件又聚焦“三农” !海大、温氏、大北农、新希望等企业全线暴涨,农牧企业将迎来哪些黄金机遇?
这里凭一只虾猛赚35亿元!如今要推广养殖新模式,最高奖500元/亩
鱼病治不好怪药?其实药效全在细节中!一位执业渔医的亲身讲述
石斑鱼市场报价乱或现行情新转机!养殖户如何把握机会?| 粤海智造特约·石斑鱼行情周报
淡水鱼价全线下滑!鲫鱼存塘量大,鲤鱼被压价,跌得最猛的竟是它!| 行情参谋
给我【好看】
你也越好看!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7715.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