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沈雄虎:七十六年砥砺奋进,守卫人民健康的“边境线”丨礼赞建党百年 守护人民健康⑳)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刘则伯)202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迎来了70岁的生日,延边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也走过了76个年头。从1946年,延边医院(前身吉林省立医院)成立,到1953年,延边医院建设第一座门诊部大楼,到1994年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率先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再到如今,成为一家集医教研防管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医院在历届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本着“服务为上、质量为首、技术为先、人才为本、激励为实”的院训精神,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增强综合救治能力。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延边医院在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位列东北前茅。让患者大病不出延边,守护人民健康的“边境线”是全体护人员永恒的追求。日前,《医师报》特邀延边医院副院长沈雄虎、肿瘤科主任朴龙镇分享医院管理及学科建设的心路历程。

“全院一张床” 急患者之所急
“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如何解决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就成了医院最紧要的问题。”沈雄虎说延边60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25%,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为此,早在2006年,医院率先开展“全院一张床”的探索。在以往,科室的床位更像是科室的私有财产,宁可空着,也不会收治其他科室病人入院。这就造成了医院热门科室病人排长队,不能及时收住院,冷门科室床位闲置浪费的局面。
“现如今,延边医院的床位既不是由院长说了算,也不是医生说了算,而是归门诊床位调配中心统一调配。” 沈雄虎补充道,在该中心的配合协调下,患者一天24小时均可办理入院手续。在入院方面,优先满足急诊和手术预约病人的需求,在主治医生取得病人同意后,通知其他病区进行跨病区收治,收治病区尽量选择专业相近、距离相近、相对集中的科室。实行全院统一调配,一方面让医院床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加床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沈雄虎表示,实行全院一张床模式,实现了“无空床”状态,能合理配置院内资源,大幅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延边医院全院编制床位共1500张,实际开放数量只有1200张,10年来,医院没有扩建,住院患者却增长近2.5倍,每年的病床周转次数、病人出院次数、手术例数逐年提升,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仅为5.7天,较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少40%。
多管齐下,打通惠民医疗“最后一公里”
“尽管全院一张床的模式为医院发展注入了动力,但医院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沈雄虎说。年轻人外出务工潮,人口结构老龄化,交通的快速发展让患者开始选择到周边较发达的城市就诊,这都是医院面对的新挑战。
延边医院拥有76年的历史,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秀的历史积淀,拥有160多位海外归国博士,是东北三省海外归国博士最多的医院,并不缺少优秀专家、优势学科和先进诊疗设备,如何让延边的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治好病,医院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多次邀请院管专家进行“会诊”,分析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改制措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提高对医生管理效率,延边医院实行医疗组长制度,即科室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医疗组长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医疗组全面工作。诊疗小组由一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主诊医师,一名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的副主诊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组成。
沈雄虎认为,多人合作的模式可以取长补短,规避学科建设的“木桶效应”。由医疗组长全程负责组内患者门诊、住院、手术、随访等相关事宜,实现“医生跟着病人走”的一条令服务模式,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组长制度的实行将有助于专科的进一步发展,让责任划分更明晰、考核更细化、服务更全面。
目前,医疗组长负责制已经顺利的运行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患者满意度从89%上升至95%,患者投诉率仅为医疗组长负责制实施前的1/9,医疗服务收入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延边医院不断推动医联体发展,促进双向转诊的落实,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探索出惠民医疗“最后一公里”的新方法新举措,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获得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延边医院近年来多次在医联体医院组织义诊、巡讲等活动,充分发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引领作用,实现了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专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多年努力,延边医院成为吉林省五大医院联合体之一,并荣获全国医院医联体建设“城市集团典范单位”称号。
此外,延边医院在2021年年底落成东北首家“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中心”,医院70%以上的科室实现了线上咨询,门诊医生上线率达到93%。患者通过线上问诊,解决了大部分轻症问题。同时,医院通过开展预检分诊,极大缓解了门诊压力,实现精准预约,将优质号源集中留给更需要面诊的患者。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延边医院再次走上发展的坦途。在2022年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放榜后,沈雄虎欣喜地告诉记者,延边医院取得了A的成绩,较前一年排名大幅提升。
独具特色 肿瘤专科建设未来可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长久的积累去实现的。沈雄虎回忆自己刚毕业那时候,肿瘤内科刚成立,只有五张床,如今已成为吉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更是被选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延边医院肿瘤科主任朴龙镇介绍,作为当地唯一的三甲医院,近半数的恶性肿瘤患者会来此就诊。为了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肿瘤科与北上广等地知名医院开展会诊合作,帮助患者以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花费,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让患者不出延边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远程会诊服务的开通为患者与“一号难求”的“北上广”大专家之间搭建了桥梁,让患者及时获得知名专家权威的诊疗建议,避免千里寻医,实现看病检查在本地、权威会诊在“北上广”、治疗康复在本地,省时省钱又省心。
朴龙镇主任表示,延边医院肿瘤科拥有化疗病房、介入中心(包括冷热消融治疗室)、放疗中心以及热疗室等,并且整合了放射线、超声等科室资源,极大程度给患者提供了便利,避免了患者在几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沈雄虎回忆道,“轮转到肿瘤外科时,时任肿瘤外科主任的许东哲教授带我值夜班。那天夜里,一位肝癌晚期的患者疼的辗转难眠,哀求的看着医生,似乎想要寻求片刻的解脱。主任握着患者的手,告诉患者,打了止疼针就不疼了。那晚,患者哀求的眼神,触动了我,我想尽自己所能的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让他们更有尊严的活下去。”“在肿瘤科前任主任沈雄虎的推动下,先后创建临终关怀病房、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除了给予患者肿瘤患者全面、规范的治疗,朴龙镇始终认为人文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室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重视人文关怀,建设有温度的肿瘤科,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安详平和的度过余生。”
依托多学科诊疗的先进理念,历经17年的发展,肿瘤科已经发展为以肿瘤微创和个体化抗肿瘤药物治疗为特色的学科,在吉林省内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近年来,肿瘤科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吉林省肿瘤科质量控制中心,先后荣获7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和3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朴龙镇主任表示,目前肿瘤专科已经被纳入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展望未来,将从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力,争取早日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排版:刘则伯
编辑:刘则伯
审核:陈惠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7726.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