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原创 鸡娃鸡到最后,竟然是把孩子赶出去才得解脱)
原标题:鸡娃鸡到最后,竟然是把孩子赶出去才得解脱
最近看到好几个妈妈表示心累,和青春期的孩子掰头,结果就是对孩子下头。常常问自己,生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比如前两天一个妈妈就说,儿子14岁了,一米七五,一身肥肉,还驼背,说了也不听。初三了,天天想着玩游戏,上网课拿着手机躺在床上,作业也不交,天天被老师点名,小孩也无所谓。爸爸气得揍他,他还想还手,气得老父亲扬言:不管了,一到18岁就赶出去。
平时房门紧闭,父母一踏进他的房间,他就喊父母出去。小孩每天只吃肉,米饭面食不吃,还要点外卖,妈妈觉得不健康,帮他炸好鸡块,加好番茄酱,骗他说外卖到了。儿子出来瞅瞅,没见有外卖,又甩门进自己房间了。
说起来父母已经够委屈求全的了,饭菜放在餐桌上,用碗盖盖好,米饭温在电饭煲里。可是娃一点都不领情,甚至扬言:我毕业了也不会工作,就挣个吃饭钱,没饭吃就直播赚点,就是要气死你。
关系弄到这么僵,父母心血一点都没少花,以前他们让儿子学钢琴,考级,还专门报了篮球课,每周一次。也不知道是网课三个月上疲掉了还是中二期发作了,成了现在这幅油盐不进,什么都不听的样子。
这个妈妈最后恨恨地讲,自己不想再做卑微的妈妈了,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她也不晓得。大概还是感慨,母子一场,怎么就成了仇人一样。
不管这孩子是青春期也好,还是性情改变也好,母子间留下的裂痕是很难弥补的。亲子关系也是亲情的一种,同样是需要付出和维系的。即便父母可以原谅孩子的一切,但双方都会有隔阂和别扭,很难再次回到自然撒娇的亲密状态。
不一定青春期过了,亲子间就能放下芥蒂。
另外一个妈妈,在论坛吐槽自己儿子从小成绩不好,性格还不好,又没爱心,又没同理心。好不容易工作了,也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每天下班回家吃了饭就进屋打游戏,不谈恋爱不结婚。
父母看了儿子在眼前晃就心烦,索性分开住,收回一套出租房,简单装修一下,把儿子的东西打包往客厅一扔就走了,理都不想帮他理,感觉就像扔掉了一个大包袱。唯一不开心的,是觉得自己在养孩子这件事上,真是太失败了。
感觉就像前文第一个妈妈,终于熬到儿子毕业工作了,赶紧把儿子一脚踹出门。
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其实儿子也没怎么样。自己有份正经工作,有收入,下班回来打个游戏,父母还不满。
到底有啥好不满的呢?儿子又没出去吃喝玩乐,又没交狐朋狗友染上不良嗜好,打游戏又不犯法,怎么就忍不了呢?
难不成非要儿子削尖脑袋往上爬,996不够,最好007,父母才能满意吗?都把儿子“鸡”到工作了,父母还想继续“鸡”下去,这是不把儿子“鸡”进大厂不罢休的节奏吗?“鸡”娃上瘾,刹不住车?
至于不谈恋爱不结婚,这也是个人选择,不至于恨得牙痒痒。
说实话谈恋爱是需要能量的,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本质上都是消耗生命。内卷最先卷走的,是人的精力,然后是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最后是对生活的热情。
年轻人谈恋爱结婚的越来越少,主要是真没那个心力。爱自己都没能爱好,哪有余力爱别人?
因为这些看不惯儿子,就是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儿子身上,不是儿子不行,而是父母觉得他不行。
这就要谈到鸡娃的本质了。我们到底为什么要“鸡”娃。“鸡”娃究竟是为了孩子能得到幸福,还是父母自以为是地为孩子好,付出亲子感情为代价去“鸡”娃究竟值得不值得。
很多父母是凭着本能在做父母的。
比如有的父母,觉得吃垃圾食品有害健康,千方百计抵制外卖,为此不惜和孩子大吵;
有的父母觉得不吃早饭人就完蛋,看到孩子不吃早饭就会大为光火;
有的父母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孩子读书不行,这辈子就没希望,没前途了;
有的父母觉得早恋会毁掉孩子,一听说孩子早恋,就要把孩子腿打断;
有的父母觉得工作就是要卖力,加班本是福报,不加班哪能升职加薪,拥有光明的未来;
有的父母觉得人就是得结婚,不结婚的人像只野鸭子,没个拘束,定不下来;
有的父母觉得没有下一代,一辈子就白活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孙子,这儿子也白生了……
这些内容写下来,会觉得有点荒诞,但事实上很多父母“鸡娃”的出发点就来自于自己这些偏执的观念——他们会无限放大事实的后果。
比如我妈,她就觉得不吃早饭罪大恶极,不孝有三,不吃早饭为大。我们搬出去后,她甚至早上会带着鸡蛋面包在我娃上学路上堵她,就为了检查她吃没吃早饭,没吃她就立马监督娃吃掉。
以前住一起的时候,我和娃如果没把她精心烹饪的红枣黑芝麻糊糊吃掉,她也会大发雷霆。因为吃早饭在她心目中等于健康,不吃早饭等于要生病,身体要垮掉,甚至她儿时那些极致饥饿的镜头都会闪放出来。但她不知道生气对我们双方造成的负面情绪危害更大,早上生气会影响一天的好情绪。
所以我常常想,因为孩子一张卷子没做好,一次作业没做好大发雷霆到底值不值得。有的孩子就是不擅长学习,如果硬“鸡”,结果就是孩子成绩不好,亲子感情也不好,甚至孩子生活的热情以及同理心都丧失了,他会觉得父母一直在指责他,攻击他。
如果不“鸡”,那么孩子虽然学习不怎么好,但和父母还是亲密的,他也许没什么出息,但是他会很开心。
从前面那两个例子来看,父母确实称得上对孩子掏心掏肺,但也可以看到亲子间的冲突有太多来自于“为你好”了。比如第一个例子中的孩子,走路,父母说他驼背,上网课,父母嫌他态度不端正、作业不交,就连吃东西,父母也要说他,还以做饭代替外卖,感动了自己欺骗了孩子,站在孩子角度,来自于父母的信息全部都是负面的。
日积月累对孩子持续的否定,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亲情上,划下了一道道不可磨灭的鸿沟。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普通人,爱吃外卖,爱打游戏,偶尔摸个鱼,偶尔丧一把都是很正常的。不要过于打鸡血,不要要求孩子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可能生活就会美好一点,孩子也不会变成仇人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6386.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